《儒藏》精华编第114-115册已于2022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册隶属于经部四书类四书总义之属,收录重要文献《四书集注大全》。
《儒藏》精华编第114册《四书集注大全》书影
儒家经典,先秦就有六艺、六经的说法。秦火之后,书缺有间,《乐经》失传,于是两汉流行《周易》、《尚书》、《仪礼》、《诗经》、《春秋》五经,而《论语》、《孝经》因出自孔子,遂亦渐尊为经。逮至唐代,《礼记》、《周礼》、《尔雅》及《春秋》三传均升格为经,有九经三传或十二经之目。到了两宋之交,《孟子》亦升格为经,于是有十三经之目。而随着宋学的兴起,儒家学者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剥离出来,认为《大学》是“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中庸》乃子思传道之作,于是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经朱熹为《大学》《中庸》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后四种合刻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宋明理学一系的新经典。自《四书章句集注》问世后,朱子后学开始为之作集疏,经文顶格大字排,注文提行低格大字排,而备列朱熹相关论述于其下,博采宋儒言论,均小字排于相应注文之下。如赵顺孙《四书纂疏》、真德秀《四书集编》、胡炳文《四书通》、倪士毅《四书辑释》等。《四书集注大全》即承此风而来。
《四书集注大全》,简称《四书大全》,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翰林学士胡广等编撰的三部大全之一(另外两种是《五经大全》、《性理大全》),与《永乐大典》是明初重要的大型文化工程。其中《大学章句大全》一卷,附《大学章句序》、《读大学法》、《大学或问》;《中庸章句大全》一卷,附《中庸章句序》、《读中庸法》、《中庸或问》;《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附《论语序说》、《读论语孟子法》;《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附《孟子序说》,凡三十六卷。十二年十一月(1414)敕修,十三年书成,明成祖御制序文,颁行天下,与《五经大全》成为明代科举考试的标准。
与古代官修经书如唐《五经正义》、清《御纂七经》一样,《四书集注大全》也存在不少问题。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成书过快,往往都依托已有经学著作成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曰:“自朱子作《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之后,黄氏有《论语通释》。其采《语录》附于朱子《章句》之下,则始于真氏,祝氏仿之,为《附录》。后有蔡氏《四书集疏》、赵氏《四书纂疏》、吴氏《四书集成》,论者病其泛滥。于是陈氏作《四书发明》,胡氏作《四书通》,而定宇之门人倪氏合二书为一,颇有删正,名曰《四书辑释》。……永乐中所纂《四书大全》特小有增删,其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事实上,顾氏所批评的,固然是其显著缺点,但官修经书,成书仓促,选用有学术价值的成书作为基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永乐纂修诸臣的初衷。况且,纂修者也并没有埋没原著者的姓名,在凡例中皆有交代,而且书前有引用先儒姓氏,眉清目楚,不必苛论。
《四书大全》其稿本今尚有残存。问世后,最早的刻本当属明内府本,之后,翻刻、重刻、增刻甚多。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者为《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李畅然研究员,通审专家为甘祥满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