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华编第221册,2018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册收录了北宋及两宋之交四位理学家的文集,分别是游酢的《游定夫先生集》、杨时的《龟山先生全集》、尹焞的《和靖尹先生文集》以及罗从彦的《豫章罗先生文集》。四人都是程门后学,其中游、杨、尹是二程的学生,游、杨二人更是位列程门“四先生”之中(另外二人为吕大临、谢良佐),还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罗是杨时的学生,还是朱熹之师李侗的老师。总之,四人是程颐之后、朱熹之前的理学传承的重要环节,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分别介绍四种文集的情况。
一
游酢(1053-1123),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世称“廌山先生”或“广平先生”。熙宁五年(1072)进士。曾官太学博士、颍昌府教授、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州、舒州、濠州,卒葬和州。
据杨时所撰《墓志铭》,游氏有《文集》十卷,《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各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仅著录《中庸解》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仅著录《论语解》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与《墓志铭》大同,另多《孟子解义》十四卷。
《游定夫先生集》书影
清和州官舍刊本
以上各种著作皆已佚。今存游氏文集均为清人辑本,包括可考为游酢所撰的全部文字,乃全集性质的作品。乾隆七年(1742),游廷馨始校辑,十一年,游端柏重补刊成。后乾隆三十七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九年(1870)又历次补刊,所补者皆后人论赞题咏,游氏亲撰文字并未增补。《四库全书》所收当据乾隆辑本而删去论赞题咏者。同治六年,新化游智开在和州知府任内请方宗诚辑佚校勘,刻成《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另有首一卷、附录一卷),是为“和州官舍本”。此本《中庸义》乃方氏移用独山莫友芝从卫湜《礼记集说》中重辑者,较以前诸本为全;《师说》部分删去疑非游酢所录,较旧本精严。
此次整理,以和州官舍本为底本,校以《宋集珍本丛刊》所收清钞《游廌山集》四卷本(《四库全书》的底本)。辑自《礼记集说》等书的内容,多取原书善本相校。
此书校点者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景新强先生,通审人为中华书局刘尚荣先生。
二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今属福建)人,世称龟山先生。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官徐州、虔州司法,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府学教授。徽宗朝,任秘书郎、校书郎、迩英殿说书。钦宗朝,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国子监祭酒、徽猷阁直学士。高宗朝,任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建炎三年(1129)告老还乡,著书讲学。卒谥文靖。
杨时的学术贡献在于:编辑二程语录;校正《伊川易传》;讲学弘道。其个人发明尤在于阐释程颐在《答杨时论<西铭>书》中所提出的“理一分殊”。
杨时的著作,《郡斋读书志》著录有《书义辨疑》一卷、《中庸解》一卷、《周礼辨疑》一卷、《论语注》十卷、《龟山先生语录》四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论语解》十卷、《龟山经说》八卷、《龟山集》二十八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诗辨疑》一卷、《周礼义辨疑》一卷、《论语解》二卷、《三经义辨》十卷、《开成纪事》二卷、《曾肇行述》一卷、《杨时集》二十卷、又《龟山集》三十五卷。
《龟山先生文集》书影
明万历林熙春刊本
上述三种文集之间的关系已不可考。今知明有弘治八年(1495)程敏政选抄宋馆阁三十五卷本而编次的《龟山先生集》十六卷,弘治十五年将乐县令李熙据以刊刻(简称“李熙本”)。正德十二年(1517),南京工部右侍郎沈晖据宜兴本(宜兴本据宋馆阁本翻刻)重刊《龟山先生全集》三十五卷。万历十九年(1591),将乐知县林熙春刊《龟山先生文集》四十二卷(简称林熙春本)。其中,林熙春本内容最完整。清代以降,杨时文集的版本多种,此处不一一介绍。今存各种版本的文集,对于各种上述各种经义单行本似乎都没有全文收入,而《语录》、《曾肇行述》则全文收入了。
此次校点,整理者以林熙春本为底本,以李熙本、沈晖本为校本,并参校了康熙四十六年(1707)杨绳祖重刊四十二卷本、张伯行所刊正谊堂本、四库本,并吸收了福建人民出版社林海权先生校点本《杨时集》的成果,《语录》部分还参考了《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单行本。
此书校点者为浙江大学哲学系李明友先生,通审人为《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于天宝先生。
三
尹焞(1071-1142),字彦明,一字德充,河南人(今洛阳)。靖康初,因种师道推荐,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绍兴间,以崇政殿说书召,侍讲经筵,历任秘书郎、试秘书少监、试太常少卿兼崇政殿说书、权礼部侍郎兼侍讲,以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转一官致仕。除文集外,尹焞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解》、《尹和靖语录》等,前两种已佚。今集中《师说》多王时敏所录,与《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载冯忠恕、祁宽、吕坚中等所录四卷本不同,则《语录》亦佚。
《和靖尹先生文集》书影
明嘉靖刻本
文集,《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均著录《尹和靖集》一卷、附集一卷。目前传世的文集均源自宋本,大致可分两个系统:一是十卷本系统,有明嘉靖九年(1530)洪珠刻本、天启刻本、清刻本、清钞本,皆十卷(另附录一卷)。一是四卷本系统,有明隆庆三年(1569)刻本《和靖先生文集》三卷(另有附集一卷)、上海图书馆藏明刻四卷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刻王时敏辑丁丙跋四卷本等。
此次校点,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嘉靖本为底本,以隆庆本、丁丙跋本为主要校本,间亦参校天启本。
此书校点者为浙江大学周生春、吴永明、孔祥来三位先生,通审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华喆先生。
四
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福建南平人。早年师事吴仪,以穷经为学。后入杨时门下,甚得嘉许。绍兴二年(1132)特科进士,授博罗县主簿。三年后逝于汀州。
罗氏著述主要有《尊尧录》、《春秋解》、《诗解》、《春秋指归》、《春秋釋例》、《语孟师说》、《中庸说》、《台衡录》等,除《尊尧录》外皆佚。
罗氏文集,现存最早者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豫章书院刻《豫章先生文集》十七卷(另附《年谱》一卷),乃罗氏五世孙罗天泽请曹道振纂次者,《年谱》亦曹氏所撰。今南京图书馆藏有残本(阙七卷,配以清钞本)。明成化初,冯孜在延平重刻元本。成化八年(1472),沙县知事张泰又重刻元本。正德十二年(1517),姜文魁翻刻张泰本。隆庆五年(1571),罗文明修补正德本。嘉靖三十三年(1544),沙县人谢鸾又翻刻张泰本,为《四库全书》底本。清代诸本皆就明刻删移篇卷而成。
此次校点,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冯孜刻本为底本,以元刻补配清钞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酌情参校了清张伯行正谊堂本。
此书校点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先生,通审人为中华书局张忱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