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龙) 中日韩越四国学者日前汇聚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儒藏》工程编纂工作研讨会”,共同就《儒藏》精华编收录的“域外文献”的体例、选目、校点及组织工作,进行研究和协商,并进一步落实编纂工作。
“目前,《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已经收到校点稿200多种,正式出版了10册,收书30余种。”《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介绍说,由北京大学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儒藏》编纂与研究”(简称“《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学术文化工程。《儒藏》工程分为先编精华编、后编大全本两部走。自2003年《儒藏》工程立项以来,《儒藏》精华编已确定收录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学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共400余种。同时,作为我国当代一项重大的国际学术合作和文化交流项目,《儒藏》工程经过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专家学者协商,已确定收录韩、日、越等国历史上以汉文撰写的重要儒学著作100余种。
据了解,《儒藏》王程的主要目标是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对曾在中国以及东亚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的典籍文献做一次全面的整理,并像《佛藏》、《道藏》一样,集大成地编纂成为一个独立的文献体系。汤一介认为,《儒藏》精华编将中国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域外文献萃为一编,这是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的一项创举。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希望,四国学者在《儒藏》工程的编纂工作中要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保证《儒藏》工程的编纂质量。他表示,今年8月将举办一次“《儒藏》工程成果展览会”,以展示四国《儒藏》工程编纂与研究的成果。
为了做好《儒藏》域外文献的编纂校点工作,近年来北京大学联络了韩、日、越等国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了相应的编纂机构。会上,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儒藏》日本儒学文献主编户川芳郎,韩国中央大学名誉教授、《儒藏》韩国儒学文献主编梁承武,越南国家大学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教授、《儒藏》越南儒学文献主编阮金山,分别就本国的《儒藏》文献编纂进展情况作了工作报告。与会学者就《儒藏》域外文献的编纂体例、选目范围、校点要求、审稿制度、工作流程、出版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1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