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Edito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onfucian Canon,PKU !

中文|English
Publication Updates

Publication Updates

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246 of Confucian Canon

《儒藏》精华编第246册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本册收元儒吴澄《吴文正集》一百卷,另收外集三卷。

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字伯清,抚州崇仁(今江西省乐安县)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吴氏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十五岁,受教于程若庸之门。宋咸淳六年领乡荐,次年试礼部末中,归而教授乡里,遂构草庐,著书其中。后程钜夫题其居为“草庐”,学者遂称“草庐先生”。宋亡后隐居不仕,潜心著述。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被征召任国子监丞,升司业,未几辞归。至治三年(1323),超拜翰林学士。泰定元年(1324)充经筵讲官,总领修《英宗实录》。《实录》成,复归。元统元年(1333)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明宣宗时,从祀孔庙。

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吴氏在元代儒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其毕生精力为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述甚众,有《易纂言》10卷、《书纂言》4卷、《礼记纂言》36卷、《春秋纂言》12卷、《孝经定本》1卷、《仪礼逸经传》2卷、《道德真经注》4卷、《冲虚真经解》等。

吴氏所作诗文数量庞大,去世后由其孙吴当编刊,初名《支言集》,计一百卷。至正八年(1348)由沙剌班刊行。明永乐初至宣德间,澄五世孙吴爟、吴炬重刻是集,篇类卷次悉仍元刻之旧,仅于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和史传等碑传文字,并将书名改为《临川吴文正公集》,是为明初刻本。据《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九著录,此明初刻本正文后有《道学基统》一卷、外集四卷(实为三卷,见明成化刻本外集末谭观跋)。此本现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仅存二十八卷残本。

明成化二十年(1484),按察佥宪方中、抚州府同知陈辉取吴澄裔孙兴化县令吴鉴家藏录本重加编次,锓梓于郡衙,是为明成化刻本。成化本篇章基本没有增删,顺序亦无改变,仅将百卷缩并为四十九卷,卷首有年谱等碑传文字,正文后附《道学基统》一卷、外集三卷。成化刻本流传较广,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社科院历史所等图书馆均有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据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本影印,收入《元人文集珍本丛刊》三、四两册。

明万历四十年(1612),苏宇庶据成化四十九卷本予以刊刻,是为明万历刻本,今辽图、苏州市图、义乌县图等藏书单位有藏。其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吴澄后人据万历本用活字版印行,雍正年间又有刷印,是为清活字本。乾隆二十一年(1756),万璜重新刊刻吴澄集,即以清活字本为底本,是为清乾隆刻本。

除全集外,吴澄文又有选本传世。明宣德九年(1434),吴讷编成《文正公草庐吴先生文粹》五卷,吴炬于正统六年(1441)刊刻行世。此本国图有藏。在此之后,又有王蓂辑编《草庐吴先生辑粹》七卷(《四库提要》作六卷),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刻。四库全书入存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十一册据国家图书馆藏本影印收入。



《吴文正集》书影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据此明初刻百卷本抄录,原卷首的碑传文字大部保留,但移置正文后,《道学基统》及外集则删去不录。以大陆所藏为限,文渊阁抄录的《四库全书》百卷本,基本保留了明初刻本正文的原貌。

本次整理,由于作者未见明初刻本,故以收录诗文最多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印台湾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吴文正集》为底本,以明初刻本(其中卷一至卷四十、卷七十一至卷一百由儒藏中心请方芳博士赴台过录台湾藏本异文,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卷五十三至卷七十据国图藏本,简称明初刻本)、明成化刻本(与《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参互使用,简称成化本)、清乾隆刻本(简称乾隆本)为校本;并参校《元文类》、《宋元学案》、《元诗选》等典籍的相关部分。底本所缺的《道学基统》和外集,自校本整体移录,置于最末。

整理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李军教授,审稿人为福建省莆田学院方芳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沈莹莹博士。


Prev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248-249 of Confucian Canon

Next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244 of Confucian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