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Edito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onfucian Canon,PKU !

中文|English
Publication Updates

Publication Updates

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200-201 of Confucian Canon

《儒藏》精华编第200—201册已于2014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子部杂学类杂考之属,共收录两部清人著作:《日知录集释》和《东塾读书记》。


1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生当明末清初,为明季诸生。身经丧乱,四处游历,终身未出仕清廷。其一生未尝废学,一反元明以来喜言心性的空疏学风,倡导经世致用、明道救世之实学。潜心于经史考订,提出“经学即理学”,主张 “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开有清一代朴学之风。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著述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日知录》为顾炎武读书时随记的考辨性劄记,积三十余年而成,凝聚了顾氏一生心血。顾氏自谓平生之志业皆在其中。凡三十二卷,不分门目,有条目一千余条,编次大抵以类相从。内容宏富,涉及经术、治道、博闻等。是书考据精详,《四库总目提要》赞其“引据浩繁,而牴牾者少”。《日知录》问世后,对乾嘉学术产生了广泛影响,阎若璩、钱大昕等硕儒大家皆有考订、疏证之作。


《日知录集释》书影

清道光十八年西谿草庐重印本


顾炎武生前因友人多求抄写,患不能给,于是先刻《日知录》八卷,后附《譎觚十事》。是为该书最早的刻本——康熙九年符山堂刊本。顾氏卒后,其弟子潘耒于康熙三十四年将《日知录》全稿三十二卷刊刻于闽中,此即遂初堂刻本。因迫于文字狱,潘耒对原稿中所谓“违碍”文字做了删改。乾隆六十年,又有重刊本问世,书末附据顾炎武遗稿辑录的《日知录之余》。道光间黄汝成以遂初堂本为底本,博采诸家疏解,撰成《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及《日知录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集释》收录了道光之前九十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萃于一编,洵为《日知录》之功臣。

《日知录集释》于道光十四年由黄氏西谿草庐初刻,后黄氏本人又加以修订。道光十八年,西谿草庐据黄氏的修订成果剜改十四年本,是为道光十八年重印本,反映了《集释》的最终面貌。此次整理,即以此重印本为底本,同时吸收了《刊误》、《续刊误》、黄侃《日知录校记》以及陈垣、张京华等先生的校勘成果,力求反映《日知录》原稿的文字面貌。书末还收录了《日知录》符山堂本所附《譎觚十事》及乾隆六十年重刊本所附《日知录之余》,加以标点校勘,以资读者参看。

《日知录集释》的校点者为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审栾保群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先生参加了附录《谲觚十事》和《日知录之余》的整理工作。通审人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衍田先生。


2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间举人。曾任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著作宏富,有《声律通考》、《切韵考》、《东塾读书记》等。

《东塾读书记》原名《学思录》,体例依仿顾炎武之《日知录》,为抄撮群书的考订之作。是书辑录前人诸说之长,对经学及诸子学说中所涉问题详加论析,不为汉宋门户之见,持论公允,足资借鉴。




《东塾读书记》书影

光绪十六卷本


该书陈澧原拟撰写二十五卷,但生前未能完成。现所见《东塾读书记》目录作二十五卷,卷十二《诸子》以下有数卷有目无文,注曰“未成”,即其未完成部分。《东塾读书记》正式刊行的版本有十五卷本及十六卷本。十五卷本最为常见,包括前十二卷及《郑学》、《三国》、《朱子》三卷,由陈澧生前自订,身后其子及门人刊行。十六卷本多出《西汉》一卷,为陈澧去世前数月写定,后由廖廷相等增入十五卷本。

近现代的几种排印整理本大都以十五卷本为底本,此次校点整理则选用了前人关注较少、内容更多的十六卷本。底本系国家图书馆藏光绪间增修十六卷本,此本虽为晚出,亦间有缺脱,但常见的十五卷本及十六卷本有诸多形近误字,此本皆已订正,故以之为底本。校本采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光绪间刻十六卷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八年刻十五卷本、清末崇仁华氏《海粟庐丛书》刻十五卷本,参校以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清经解续编》本。

该书的校点者为语文出版社编审田树生先生,通审人为北京市方志馆刘宗永先生。


Prev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204 of Confucian Canon

Next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199 of Confucian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