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Edito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onfucian Canon,PKU !

中文|English
Publication Updates

Publication Updates

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90 of Confucian Canon

《儒藏》精华编第90册已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册隶属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收录三部唐宋时期的《春秋》学著作: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刘敞《春秋权衡》及张洽《春秋集注》。三书皆为首次校点整理出版。



陆淳(?—805),字伯冲。因避唐宪宗讳改名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累官太常寺奉礼郎、左司郎中及信、台二州刺史,给事中、皇太子侍读等。唐代啖助及其门人赵匡俱以《春秋》学名家,陆淳师从啖助而友于赵匡,尽传二家之学。撰有《集传春秋集注》、《集传春秋微旨》、《集传春秋辩疑》、《春秋集传纂例》等。

《春秋集传纂例》凡十卷四十篇,成于大历十年(775)。据陆淳《纂例》序,该书是对啖助所撰《春秋集传集注》、《春秋统例》和赵匡对其损益发挥之文字所作的纂辑汇编。对于三传义例之取舍,啖、赵具有分析,皆随条编附。在此基础上,陆淳又对其中有疑难者加以注释,同时增添了每条例下所涉及的《春秋》经文。可见该书主要内容即是对啖、赵二人所归纳《春秋》义例的编纂汇集。啖、赵二人的《春秋》学著述宋代即已亡佚,因此该书对唐代啖、赵《春秋》学有保存之功,后人要了解二人之说须藉由此书。该书将三传综合考察,会通三传,加以取舍,说以己意,不同于前人以经就传,而是援经击传,开宋代舍传言经风气之先。


《春秋集传纂例》书影

《儒藏》精华编第9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春秋集传纂例》宋代曾有庆历间刻本,今已无存。现传世的主要版本有:明翻宋本、清玉玲珑阁丛刻本、《四库全书》本、钱仪吉经苑本、武英殿聚珍本(据经苑本翻印)等。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明翻宋本为底本,校以玉玲珑阁丛刻本、《四库全书》本、经苑本,参考了陆心源《群书校补》和武英殿聚珍本后附清光绪孙兴华所撰《校勘记》。

该书的校点者是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崔冠华先生,通审人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史良昭先生。



刘敞(1019—1068),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为学广博,举凡六经、佛老、天文、地理、方药、卜筮,皆究知大略。欧阳修服其渊博,于有疑处多以书请教。其学尤以《春秋》学见长。学者尊称其公是先生。撰著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公是集》等。

《春秋权衡》凡十七卷,依次分别对《左传》及杜注、《公羊传》及何注、《谷梁传》各自解经的义例依次加以驳正和议论,即所谓“权衡”三传之得失。该书上承中唐啖、赵舍传言经之新风,不株守传注,而是依经解义,体现了宋初学者治经观念的改变,可谓宋代《春秋》学疑经思潮的代表著述。虽其说不免有穿凿己意之弊,但《四库总目提要》亦不得不肯定其“说贵征实”,“具有本原”。


《春秋权衡》书影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春秋权衡》现存世最早的版本是明抄本,又有康熙十九年(1680)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十六年(1751)刻《公是先生遗书》本、《四库全书》本等。此次校点,即以康熙十九年刻《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参校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及民国四年(1915)抄本。

该书的校点者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孔天祥先生,通审人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浦卫忠先生。



张洽(1161-1237),字元德,临江清江(今江西清江)人。南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从朱熹学,六经传注皆究其旨归,诸子百家之学无不研读。自少即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学者称主一先生。历官袁州司理参军、池州通判、著作佐郎、直秘阁等。卒谥文宪。撰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历代郡县地理沿革表》、《续通鉴长编事略》等。

《春秋集注》之体例,据张洽《进书状》自云,乃仿其师朱熹《论孟集注》,汇集诠次先儒注解《春秋》之精义,间附以己意。该书所汇集诸说,包括《春秋》三传及汉唐诸家注疏,唐代啖、赵、陆三家,以及宋代孙复、刘敞、程颐、苏辙、胡安国等《春秋》学成果,集先哲之大成。其按断取舍则出之程朱理学,所谓“严纲常之大分,定夷夏之大经”(方应发后序)。端平元年(1234),朝廷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誊写进呈。张洽修订删润后,于次年进呈。该书后来与胡安国《春秋传》同立于学官,被举子奉为圭臬,影响一时。直至明永乐间编《五经大全》专主胡传,此书始渐罢废。


《春秋集注》书影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国图藏宋宝祐三年临江军庠刊本


《春秋集注》最早刊行于宋宝祐三年(1255)临江军庠,由时任文学参军方应发主持刊刻。二十年后,即德祐元年(1275)又由卫武宗等刊刻于华亭义塾,该本系据临江军刻本的过录本刊刻而成。此次校点,即选用最早的宝祐三年刻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国图藏本)为底本,校以德祐元年刻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该书的校点者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龚抗云先生,通审人是中华书局张忱石先生。


Prev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91 of Confucian Canon

Next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89 of Confucian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