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Edito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onfucian Canon,PKU !

中文|English
Publication Updates

Publication Updates

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73 of Confucian Canon

《儒藏》精华编第73册已于2012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册包括经部礼类通礼之属《礼经释例》、《礼经学》以及杂礼之属《司马氏书仪》、《家礼》共四种书。



《礼经释例》十三卷,著者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其著作除本书外,尚有《燕乐考原》六卷、《梅边吹笛谱》二卷、《元遗山年谱》二卷、《校礼堂文集》三十六卷、《校礼堂诗集》十四卷以及箚記若干卷。凌氏一生学术主于礼,堂号为“校礼堂”,其著作亦大多与礼学相关,《礼经释例》乃其代表作品。

《礼经释例》乃《仪礼》学史上一部颇具独创性的书,也是一部不可或缺的书。研读《仪礼》,有三事不可不讲求:一,分节;二,明例;三,图表。明例之书,自宋李如圭有《仪礼释宫》,只涉及宫室一节。清代江永拟作《仪礼释例》而未成书。杭世骏有《礼例》之作,今不可见,凌氏只见其序,即决其“于《礼经》尚疏”。至凌氏是书分礼例为通例、饮食之例、宾客之例、射例、变例、祭例、器服之例、杂例八类(因李如圭已有《仪礼释宫》,故此书省却“宫室之例”),又附以《周官九拜解》、《周官九祭解》、《仪礼释牲》等九文以补其未备,书首冠以《复礼》三篇明其以礼学用世之意。书成,颇获好评,为读礼者必备之书。至胡培翚撰《仪礼正义》,大量引用其书。曹元弼撰《礼经学》,于《明例第一》中更是全录其细目,虽又有补作,仅衍其绪余而已。


《礼经释例》书影

《儒藏》精华编第73册(北大出版社2012年)


本次校点,以国图所藏吕贤基批校嘉庆十四年扬州阮元文选楼刻本为底本,以《清经解》本为校本,书中所引《仪礼》经注疏亦作他校,吕校之有价值者亦加以吸收。

此书校点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彭先生曾有整理本在台湾中研院出版,此次为该书第一次在大陆标点出版,彭先生又有所修订。此书通审人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叶纯芳女士。



《礼经学》,著者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号叔彦,晚号复礼老人。曹氏一生治经,尤专心礼学,宗郑注(于其字“师郑”可见一斑)。其礼学著作,于《礼经学》之外,还有《礼经校释》。治礼之余,曹氏于《周易》、《尚书》、《孝经》之郑注皆有笺释,亦可见其服膺郑学。

光绪丁酉、戊戌间(1897-1898),曹氏之阁师张之洞聘其主讲两湖书院,因张氏《劝学篇》中有所立治经提要钩玄之法,约以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目,嘱曹元弼依类撰集“十四经学”,《礼经学》即其一也。《礼经学》一书,乃依张之洞之法,用最少的文字,博采前人成果,以述为主,以作为辅,将关于《仪礼》纷繁复杂的内容,分门别类,非常系统地结成一个体系,以简驭繁,而又体大思精。其所立七目,已将《仪礼》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均有涉及。其选取前人成果,颇具卓识,比较重要的文献搜罗殆尽,前人未尽之处,亦多有考证案断。可以说,《礼经学》是一部材料齐全且不乏案断的高水平教材,很适合作为研究《仪礼》的入门书。


《礼经学》书影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宣统元年刻本


本次校点,以此书之唯一刻本宣统元年刻本为底本,对书中引文做了他校。

此书校点者为江西师范大学周洪教授,通审人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祚唐编审。出版前,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张文先生又通审了全书校样。



《司马氏书仪》,宋司马光(1019-1086)撰。书仪是将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等进行规定,纂辑成书用以指导实践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仪之作,盛于六朝,与当时世家大族标榜门第有关。中唐以后,门第观念逐渐淡薄,书仪基本上为国家所颁布的典礼如《大唐开元礼》、《开宝礼》之类所代替。至北宋,王安石置《仪礼》不讲,并罢开宝通礼科,士大夫无所遵循,学者病之,多有撰作。司马氏本诸《仪礼》,参以当时之可行者,撰为《书仪》,影响较大。宋刻本序言称之为“经世之防范,礼法之大端”。朱熹评论二程、张载及司马光四先生礼,称“二程与横渠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八分好”。是温公《书仪》有两大特点,一是说有本原,二是便于施行。《书仪》对后世影响颇大,《朱子家礼》即多采其说。清人汪亮采将《书仪》与《家礼》并称之为“双环”、“两剑”。


《司马氏书仪》书影

《儒藏》精华编第73册(北大出版社2012年)


本次校点,以国图藏孙星衍校清雍正二年汪亮采刻本为底本,校以宋刻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且吸收了孙校。

此书校点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焕君教授,通审人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张衍田教授。



《家礼》,题宋朱熹(1130-1200)撰。至于此书是否朱熹所撰,前人多有考辨。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本书校点者所讲,朱熹确曾撰《家礼》,且今本《家礼》基本上反映了朱子的礼学思想。今本《家礼》的产生背景与《书仪》大体相似,其成书晚于《书仪》,今有宋刻残本传世。《家礼》之撰作多采用《书仪》,更参考诸家之说,斟酌损益以成书。在明代,此书受到官方的肯定,如《大明集礼》中有关部分多以《家礼》为准,洪武年间令民间婚娶并依《朱子家礼》,永乐年间更是将《家礼》收入《性理大全》,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在明清两朝,《家礼》流布颇广,刊本众多,影响极大,且波及于朝鲜半岛及日本。


《文公家礼集注》书影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刻本


本次校点,以国图所藏宋刻抄配五卷本为底本,校以国图藏宋元之际所刻《纂图集注文公家礼》十卷本以及元刻《朱子成书》所收不分卷之本。

此书校点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王燕均副研究馆员、中国科技大学王光照教授,通审人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张衍田教授。


Prev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74, 75 of Confucian Canon

Next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71, 72 of Confucian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