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the Editori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onfucian Canon,PKU !

中文|English
Publication Updates

Publication Updates

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4 of Confucian Canon

《儒藏》精华编第4册于2009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经部易类,共收录《诚斋先生易传》、《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杨氏易传》等四部南宋易学名著。

《诚斋先生易传》为杨万里所撰,凡二十卷。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为人重节操,性情刚直敢言。任永州零陵丞期间,曾拜竭张浚,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因以“诚斋”名其书室。

《诚斋易传》大旨本《程氏易传》,视《周易》为讲变易之作,宗旨在提高人的德智修养境界。引史传以证经是《诚斋易传》最显著的易学方法,虽然后人对此方法褒贬不一,但不失为以史证经解《易》之代表性著作。本次整理此书,以传世最早的宋张敬之校正本为底本,题为《张先生校正杨宝学易传》。校本则择取明嘉靖二十一年尹耕療鹤亭刻本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前者为宋本之外较早的刻本,后者在诸本中质量较好。

该书由福州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梁韦弦教授整理校点,审稿人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郭彧先生。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张先生校正杨宝学易传》)


《易学启蒙》、《周易本义》二书为朱熹(1130-1200)的重要易学著作。北宋易学盛行以义理说《易》,朱熹为救偏缪,特提出《易》本为卜筮之书的命题,主张还原《周易》本义。他认为应该把《易》作为卜筮书来看,“今欲凡读一卦一爻,便如占筮所得,虚心以求其词义之所指,以为吉凶可否之次。”(《答吕伯恭书》)《启蒙》与《本义》二书即集中体现了朱熹的这种易学思想。

《易学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是朱熹阐说《易》象数与筮占方法的一本小书,今所见为四卷本,分别为《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考变占》。朱熹自谓此书“略论象数梗概”,“以示初学”,故名为“启蒙”。是书除单刻外,又常与《周易本义》合刻,后来又有注释本或附录本流传。早期单刻本均已失传,今所见最早的单刻本为清康熙年间吕氏宝诰堂所刻《朱子遗书二刻》本。本次整理即以《朱子遗书》本为底本,以元刻明修本《易学启蒙通释》和元至正元年日新堂刻《朱子成书附录》为校本。

《周易本义》历时二十多年,至庆元年间才完成。此书不以王弼本《周易》将《彖传》、《象传》、《文言》分缀卦爻辞下,而是以上、下二经为二卷,“十翼”则另分十卷,合十二卷。宋刊《周易本义》十二卷本,今存二种。一为无年月题识、不详何时何地所刻本,傅增湘、王文进都以为是临安刻本。此种上世纪初尚存两部,一部为傅增湘、王文进所见者,一九一四年刘世珩据此本影刻而成玉海堂刊本;另一部为《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所录,清乾隆间入内府,今藏国家图书馆,缺《易图》与《下经》,可称为“宋甲本”。一为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后出诸刻本多以此本为源。本次整理,以南宋吴革刻本为底本,以宋甲本及元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周易传义附录》为校本,《易图》与《下经》则校以玉海堂影刻本。

以上二书均由华东师范大学王铁教授整理校点,《易学启蒙》先后由包遵信先生、郭彧先生审稿,《周易本义》由苏永利先生审稿。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周易本义》)


《杨氏易传》二十卷,南宋杨简撰。杨简(1141-1225)字敬仲,明州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学者称其慈湖先生。为人恭谨谦让,斋明严恪,平生践履无一瑕玷,广受称颂。因慕尚象山学问,遂拜为师,接续并发扬了陆氏之学。

杨简著述甚丰,《杨氏易传》为其重要的易学著作。其书前十九卷为说解经文,后一卷为泛论《易》学的杂论。杨氏解《易》,以“人心”为主,由此阐发其心性之学,其说在明代影响甚广。此书宋刻本已不传,今存有明万历乙未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四明丛书》本。四明本乃张寿镛抄自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由冯贞群用明刻本校雠,故优于其他两种版本。此次整理即以四明本为底本,以明刻本和四库本为校本。

该书校点者为山东教育学院副教授曾凡朝先生,审稿人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郭彧先生。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杨氏易传》)


Prev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5 of Confucian Canon

Next Page:Introduction to the "Essence" Vol. 3 of Confucian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