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华编第21册已于2022年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册隶属经部书类,收录晚清经学大家皮锡瑞《尚书》学著作二种:《今文尚书考证》、《尚书古文疏证辨正》,并附录《尚书大传》辑本二种: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
《儒藏》精华编第21册《今文尚书考证》书影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人。因久困于科场,遂绝意科举,终生以讲学著书为业。因敬慕西汉伏生,自署居所为“师伏堂”,学者称之师伏先生。皮锡瑞以今文经学名世,于《尚书》今文学用力最勤。《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集清人《尚书》今文考辨研究之大成,取材丰富,考订严谨,持论较为平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该书将传本中的今文三十三篇合为二十九篇,经文文字一从通行本,凡与今文不同者在注文中首先说明,然后详加举证,最后辩论今古文之异同。考证今文时首列伏生《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之文而复加辨证发明,再取先秦诸子及两汉典籍、碑文、纬书等所引经文、经说作为参证。皮氏虽主张持平守中,然未能摒弃门户之见,所引马、郑等古文家说,一以今文为折衷,“合于今文者录之,不合于今文者去之,或于疏引而加驳正”(皮锡瑞《经学通论·书经》),对于清代《尚书》学著作更是只取合于今文者,偶举古文家说。《今文尚书考证》仅有光绪二十三年师伏堂刻本,经文用大字,皮氏考证用双行小字,其中又有小双行夹注。此次整理,即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师伏堂刻本为底本,参校皮氏援引诸书,参考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及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的研究成果。本书校点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朱仙林、杨栋、刘书惠四位先生,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审稿。
《儒藏》精华编第21册《尚书古文疏证辨正》书影
《尚书古文疏证辨正》一书,系皮锡瑞于光绪十八年读罢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有感于其书多处仍狃于宋儒旧说,驳斥孔传及两汉古义,知孔传之伪而不信今文之真,故撰此书。书中每条先顶格列出阎氏《疏证》相关文字,再低格标“辨曰”发表自己的辨正意见,条分缕析,清楚明了。此次校点,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二十二年湖南思贤书局本为底本,这是本书的唯一刻本。阎若璩《疏证》文字,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眷西堂本校勘,皮氏辨正部分则校以其援引诸书。为便于阅读,依据《疏证》原条目将辨正诸条总括为四十七节,标以序目,序目前一数字表示节次,后一数字表示每节中的条次,每节末出校标明该节《疏证》引文出处。本书由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苏勇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新先生。
《儒藏》精华编第21册《尚书大传辑校》书影
《尚书大传》为西汉伏生所传,东汉郑玄作注,亡佚已久。清儒迭相缀辑,有十余家之众,而陈寿祺辑本晚出,可称佳善。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介祥、苇仁,号梅修、左海,晚号隐屏山人。福建闽县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后告归讲学。陈氏初治宋明理学,后专治汉学,尤用心于今文。《尚书大传辑校》一书体例明晰,辑佚之功深厚,所辑佚文皆注出处,且有案语附于其间,考辨审慎翔实,其后王闿运、皮锡瑞诸辑本皆多受其启发。此书初刻为嘉、道间陈氏家刻《左海全集》本,五卷,题《尚书大传定本》,附《序录》、《辨讹》(即订误)各一卷。同治间,陈澧重加整理改订,分为三卷,是为粤东书局《古经解汇函》本。光绪间《清经解续编》只收正文三卷,题《尚书大传辑校》。此次整理,以《清经解续编》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影印《左海全集》本、《古经解汇函》本为校本,参校陈氏所引诸书,并补入陈寿祺原序及《辨讹》一卷。本书由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杨栋、刘书惠三位先生校点,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审稿。
《儒藏》精华编第21册《尚书大传疏证》书影
《尚书大传疏证》七卷,系皮锡瑞于光绪十三年始治《尚书大传》,以陈寿祺辑本不无疏漏,且无疏解,故以之为底本,重加厘定,更作疏证,前后越十年始成。全书博采多家之说,疏证翔实有据,贯通《尚书大传》与郑玄注,间或发明经义,佚文出处较之陈寿祺辑本更为详明,对陈说亦间有辨正,可谓《尚书大传》最善之本。惟征引过多而断制略少,乃其善中之失美。皮锡瑞学宗今文,推重伏氏之学,故书中多有“申伏抑郑”之辨,且对王鸣盛、孙星衍、陈乔枞等妄从郑玄之说亦详加辨证批驳,其推崇伏生之家法可见一斑。《尚书大传疏证》仅有光绪二十二年师伏堂家刻本,此本校勘较精,版式嘉善,故此次校点取作底本,《大传》文字则校以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并适当参校皮氏所引诸书。本书校点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谷颖二位先生,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