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186册介绍:《太极图说解》《通书注》等九种

《儒藏》精华编第186册已于2014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册隶属子部儒学类性理之属,共收书九种。包括朱熹编注六种:《太极图说解》、《通书注》、《西铭解》、《上蔡语录》、《延平答问》及其与吕祖谦合著《近思录》;清人注解二种: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江永《近思录集注》;存目一种:明曹端《太极图说述解》,见集部《曹月川先生遗书》。

北宋时,周敦颐绘制《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阐释其宇宙观,流传甚广。南宋时,朱熹对《太极图说》进行整理,并于淳熙十五年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将周敦颐“太极”说与程朱“理气”说合而为一,成为宋代理学的理论基础。《太极图说解》南宋时收入黄益能所编《朱子三书》,然今传者已非原貌,係后人重编;至元代收入黄瑞节《朱子成书》,明永乐间胡广等奉敕所编《性理大全》亦收录此书,皆各有传本。此次整理,即以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朱子成书》本为底本,以《朱子成书》明初刻本为校本,参校郑氏崇文堂刻《性理大全》本、明徐必达刻《周张全书》本。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黄珅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王国轩先生。

《通书注》一卷,北宋周敦颐撰,南宋朱熹注。《通书》本名《易通》,与《太极图说》并出,相为表里。朱熹据此前诸多传本加以编定,继作注解。今存《通书》传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单行白文本,如元刻本《周子通书训义》;一是辑入丛书者,如宋刊《诸儒鸣道集》本、元刊黄瑞节《朱子成书》本,皆有朱注;三是编入文集者,如宋刊《元公周先生濂溪集》、明万历二十七年刘觐文等《周元公先生集》、万历三十四年徐必达《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清道光二十七年邓显鹤《周子全书》等。此次整理,以元刻《朱子成书》本为底本,校以宋刻《元公周先生濂溪集》、明永乐十三年刊《性理大全》、明万历刘觐文《周元公先生集》、徐必达《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邓刻本《周子全书》。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刘永翔、许丹二位先生共同校点,审稿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高海波先生。

《西铭解》一卷,北宋张载撰,南宋朱熹解义。《西铭》係张载为学堂东西二牖所写的铭文,原左题《砭愚》,右题《订顽》,后程颐改为《东铭》、《西铭》。朱熹十分重视《西铭》,为作解义,着重阐释了“理一分殊”、“天人一体”的理学思想。《西铭解》现存最早的版本当是淳熙刊《晦庵先生文集》所收《西铭解义》,係朱熹初稿,文字出入较多。有收入丛书者,如南宋黄益能《朱子三书》、元黄瑞节《朱子成书》、明永乐十三年胡广等《性理大全》等;又有收于《张子全书》者,如明万历三十四年徐必达刻《张子全书》等。此次整理,以元刊《朱子成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永乐十三年《性理大全》本、明万历徐必达《张子全书》本。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高海波先生。


《张子正蒙注》书影

清金陵节署刊《船山遗书》本


《张子正蒙注》九卷,是王夫之以注解张载《正蒙》的形式来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今存最早传本为船山十二世孙王鹏家藏船山手钞本,成于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九年重订。又有衡阳刘氏钞本、康熙湘西草堂《王船山先生书集》本、道光二十八年衡阳学署刊《船山遗书》本、同治四年曾氏金陵节署刊《船山遗书》本、民国二十二年太平洋书店铅印《船山遗书》本等。此次整理,以船山手钞本为底本,校以其余诸本,参考中华书局整理本及其校勘记,《正蒙》本文又同时参校中华书局1978年《张载集》整理本。本书由岳麓书社编审夏剑钦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孙通海先生。


《上蔡语录》书影

清《正谊堂全书》本


《上蔡语录》三卷,北宋谢良佐撰,南宋朱熹辑。《上蔡语录》收录谢良佐与弟子论学问答之语,早年传者甚鲜,朱熹据所得四篇参校考辨,定为三卷。此书单行本今存最早者为明正德八年汪正刻本,又有正德九年许翔凤刻递修本、上海辞书出版社藏明刻本等;存世最早的丛书本为宋端平中闽川黄壮猷修补刊本《诸儒鸣道》本,经陈来先生考定,所收出自朱子定本,此外又有清康熙间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等。此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宋刻《诸儒鸣道》本为底本,校以上海辞书出版社藏明刻本、明正德九年许翔凤刻递修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等。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文儒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高海波先生。

《延平答问》一卷,南宋李侗撰,南宋朱熹编;《后录》一卷,朱熹撰,朱熹门人编。朱熹于而立之年师事李侗,自此逃禅归儒,接续伊洛渊源。师弟子二人往往通过书札质疑问难,授业解惑。李侗殁后,朱熹亲手编订成帙。此后,朱熹门人又摭取朱熹谈论李侗的语录及其所撰祭文、行状等别为《后录》一卷。明弘治八年,周木重刊时从文集、《语类》中辑相关文字,补编《续录》一卷。《延平答问》宋、明刊本多不复见,后世通行多赖清代诸刻。清刊本大致可分两个系统:一是与明周木刊本、李习刊本一脉相承的康熙四十七年周文元刻本及其乾隆修补本、光绪重刊本;一是无周木《续录》的版本,如康熙吕氏宝诰堂《朱子遗书》本、《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本《朱子遗书重刻合编》等。此外,还有收入李侗文集者。此次整理,以康熙吕氏宝诰堂《朱子遗书》本为底本,校以光绪重刊本、明李习刊本残卷,参校《正谊堂丛书》本《延平文集》。底本原有双行小字夹注校记,择其有参校价值者入校勘记,余者一律删汰。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佐之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高海波先生。

《近思录》十四卷,由吕祖谦、朱熹共同编著,摘录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二程、张载思想要义,作为初学者理学入门的读物。《近思录》传世刊本不下四十种,今存唯一的宋刊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杨伯喦《泳斋近思录衍注》,明刻本则分白文本、叶采集解本和周公恕分类集解本三种。此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吴邦模白文本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九年张隽刻百文本及元刻明修叶采集解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正德十四年叶采集解本。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刘永翔、严佐之二位先生共同校点,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王秀梅先生。


《近思录集注》书影

清同治江苏书局刻本


《近思录集注》十四卷,清江永撰。江永于《近思录》一书研读有年,欲仍《朱子遗书》本次第恢复原貌,并将朱熹著作及《语类》中可相发明者采入分注,引据详洽,颇具体例,可谓清中期以降最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近思录集注》刊本众多,版本系统大致有三:嘉庆十二年婺源李承瑞京师刊本,嘉庆十九年王鼎刊本,同治八年应宝时江苏书局刻本。其中李本是现存最早的刻本,而应本则曾据王鼎本系统对校。此次整理,即以李本为底本,而以应本对校,并适当参校应本所附《校勘记》之“婺源洪氏刻本”。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佐之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孙通海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94册介绍:《曹月川先生语录》《读书录》等八部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84、185册介绍:《大学衍义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