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91册介绍:《春秋经解》《春秋传》

《儒藏》精华编第91册已于2016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册隶属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收录北宋学者孙觉《春秋经解》与南宋学者胡安国《春秋传》二种。


01


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人。早年从胡瑗受学,入选经社,最为有声,得以传其《春秋》之学。皇祐元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孙觉一生著作颇丰,另有《春秋经社要义》六卷、《文集》四十卷、《奏议》二十卷、《外集》十卷、《荔枝唱和诗》一卷等,多不传。事具《宋史》本传、《东都事略》卷九十二及清人茆泮林所撰年谱。

《春秋经解》一书大旨以抑霸尊王为主,孙觉自序谓“《春秋》之作,盖以天下无王,而孔子以王法正之”,并由此极力推究圣人褒善贬恶的微言大义,倡导纲常人伦之说。对于《春秋》三传,孙觉认为《左传》多说事迹,《公羊》仅存梗概,唯《谷梁》义蕴最为精深,故以之为本。实孙觉在解说经义时,并非专宗《谷梁》一家,而是杂取三传及前代诸儒之说,特别是唐代啖助、赵匡、陆淳之说,均有所取舍,是非褒贬一出于己之折衷断案,呈现出任臆主观的浓厚色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此书对宋代春秋学史及理学史均影响深远,得到同时代及后世学者的推崇。


《春秋经解》书影

清康熙十五年纳兰成德校刻本


《春秋经解》成书后,一直以稿本流传。孙觉后人曾请杨时作序,力谋刊行,惜未成事。南宋绍熙四年,高邮太守阳羡邵辑据家藏稿本刊于郡斋,庆元元年,檇李张颜补入周麟之跋,嘉定九年,新安汪纲又增刻杨时后序。元明以来,此书多以抄本流传。清康熙十五年,纳兰成德取旧本重加校刻,成十五卷本《龙学孙公春秋经解》。此书为单刻本,未收入《通志堂经解》。仪征汪氏《正谊斋丛书》所收《春秋经解》即据此本。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处以木活字摆印聚珍版丛书本《春秋经解》十五卷,此本于违碍文字多有窜改删弃,已失原貌。国家图书馆所藏乾隆六十年王端履校清抄本《春秋经解》十五卷,即据武英殿本抄录。《四库全书》所据则为纪昀家藏抄本,隐、桓二公未分上下,故仅十三卷,且其卷一卷二皆误为孙复《春秋尊王发微》。此次整理,以现存最早之通志堂单刻本为底本,以武英殿本为校本,并对王端履校清抄本有所参考。

本书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吴仰湘教授校点,审稿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新先生。


02


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号青山,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学者称武夷先生。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后落职。结庐衡岳山下,创碧泉书院、文定书堂,讲学授徒。为人耿介,史称其“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

胡安国学宗二程,兼通诸经。他认为六经之中惟《春秋》出于先圣之手,天下事物无不备于《春秋》,而自被王安石诋为“断烂朝报”,《春秋》久不列于学官,致使“人主不得闻讲说,学者不得相传习”,导致“乱伦灭理”的严重后果。遂潜心《春秋》,博取诸家,积三十余年,撰成《春秋传》三十卷。此书以“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夷”为宗旨,视《春秋》为“经世大典”,志在匡时。借《春秋》以寓意,引申议论时政,以实现其振起朝纲、攘夷复仇等政治主张。又以《春秋》为“史外传心之要典”,充满理学色彩。元延祐二年(1315)此书被立于学官,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后曾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列而称《春秋》四传,影响元、明两代三百余年。明代修《五经大全》,《春秋》即以是书为主。


《春秋传》书影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乾道四年刻庆元五年黄汝嘉修补本


《春秋传》今存宋本有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刘珙刻、庆元五年黄汝嘉修补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宝礼堂旧藏宋刊本,亦为南宋孝宗时期所刻,今藏国家图书馆;又上海图书馆藏宋刻《胡先生春秋传》。南宋林尧叟为胡安国《春秋传》作音注,元明以后音注本大行,传世版本如明永乐四年广勤书堂刻本、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五经本、成化十八年徽州府同知张英退思堂刻本、嘉靖二十八年新兴郑氏刻本、万历三十三年建邑张氏新贤堂刻本等。本次校点即以《四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乾道四年刻、庆元五年黄汝嘉修补本及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嘉靖二十八年新兴郑氏刊本为校本,并参考了浙江古籍出版社二○一○年版钱伟强点校本《春秋胡氏传》。

本书校点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任钊先生,由南开大学教授赵伯雄先生审稿。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92册介绍:《春秋尊王发微》《春秋本义》《春秋集传》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90册介绍:《春秋集传纂例》《春秋权衡》《春秋集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