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3册介绍:《周易口义》《温公易说》《汉上易传》

《儒藏》精华编第3册已于2009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册隶属经部易类,收录宋代易学著作六种:北宋胡瑗《周易口义》、欧阳修《易童子问》(存目,见《儒藏》精华编第206-208册《欧阳修全集》)、司马光《温公易说》、张载《易说》(存目,见《儒藏》精华编第209册《张载全集》)、程颐《伊川易传》(存目,见《儒藏》精华编第212-213册《二程全书》)以及南宋朱震《汉上易传》。其中《周易口义》、《温公易说》、《汉上易传》均是首次推出标点整理本,以飨《易》学研究者。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因其远祖世居安定,世称安定先生。北宋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年轻时屡试不第,遂絶意科场,以教书为生。景祐元年受范仲淹聘为苏州府学教授,庆历二年出掌湖州府学。胡瑗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学规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所订学规为朝廷取为太学法,并入主太学,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老于家。胡瑗注重因材施教,提出了“明体达用”的教育宗旨,其弟子遍布朝野,理学大师程颐亦出其门下。胡瑗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他精通儒家经术,以“圣贤自期许”,致力于维护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著仅《周易口义》、《洪范口义》、《皇祐新乐图记》等传世,余皆亡佚。

胡瑗以经学名世,博通五经,尤长于《易》学。《周易口义》本是胡瑗向弟子传授《易》学的讲义,未及传述,由其弟子倪天隐整理为十二卷。由于并非胡瑗亲笔,故名之曰“口义”。《周易口义》集中体现了胡瑗的《易》学思想,其说不论《易》之“互体”,“于象数扫除略尽”,唯以“变易”释“易”,重在阐明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授人们修身养性治国的方法,不杂释、道,仅在于倡明儒道,开宋代以来以义理说《易》之先河,被誉为“以义理说《易》之宗”,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后程颐作《易传》,继承并深化了胡瑗以儒理说《易》的传统,对其说解多有吸收。

《周易口义》现存最早版本是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明刊本,系陆心源旧藏。常见版本则有清康熙二十六年白石山房刻本,据卷首李振裕序可知,白石山房所据底本出自胡氏后人世传的家藏本,但错讹甚多。此后《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均以白石山房刻本为底本迻录,并校订讹误数十处。此次整理,即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康熙二十六年白石山房刻本和《四库全书荟要》本。因地域所限,日藏明刊本未及采用,深以为憾,只能寄望于今后再版时加以增补。



(康熙二十六年白石山房刻本《周易口义》)


本书由山东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陈京伟先生校点,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孙通海先生。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累官端明殿学士,哲宗时入相,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著述颇丰,除《温公易说》外,尚有《资治通鉴》、《涑水记闻》、《稽古录》、《潜虚》及文集等传世。

司马光认为前人注《易》多取老庄等虚渺无稽之说解《易》,已非《易》之本旨,不足为据,故唯以儒家中庸思想立说,推本天地之道,归之于仁义礼智信。此书并非《易》之通释,每卦或释三四爻,或一二爻,亦有全卦无解说者。《系辞》部分尚属完备,《说卦》以下则仅有两则。司马光的说解多不袭前儒旧说,在北宋《易》学自成一家。《温公易说》究竟成书于何时今已难以确考,据司马光书信及苏轼为作行状所载,可推测此书约作于元丰初年,当时以《易说》、《系辞注》二名行世。南宋以后鲜有完本,散佚已久,幸《永乐大典》有之,后四库馆臣从中辑出《易说》和《系辞注》,合为一编,定为六卷,名为《温公易说》。但出自辑佚,散脱之处在所难免,且四库馆臣在辑佚时并未严格按照原本照录,常据己意删削改易。

《温公易说》辑出之后,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其后又据此多次翻刻、重刻。现存常见版本,除武英殿本和四库本外,尚有河南新镌《经苑》本和《榕园丛书》本等。此次整理,即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校本,并参考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校点者又据前人《易》注,辑得佚文四则,附于卷末。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温公易说》)


本书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保贞先生校点,审稿人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郭彧先生。

朱震(1072-1138),字子发,湖北荆门军人。政和间进士,任州县官,靖康元年召为太学《春秋》博士。南宋绍兴五年朝廷恢复经筵后,朱震连续擢升八次。他在朝中“位高职卑”,以学术知名。绍兴六年,朝中发生陈公辅上疏攻击程颐事件,朱震未能据理争辩,时“论者非之”。绍兴七年,朱震两次求去未准,次年在临安去世。

朱震是宋代象数《易》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绍兴六年,朱震将所著《周易集传》九卷、《周易图》三卷、《周易丛说》一卷进献于宋高宗,并撰《进周易表》,这些书后世合称为《汉上易传》。题曰“汉上”,盖因作者之所居以为名。朱震在表中自称此书起政和丙申,终绍兴甲寅,历十八年而成。是书旨在矫治王弼《易》学尽去汉人象数旧说、杂以老庄之言所造成的“专尚文辞”的治《易》学风,以程颐为宗,和会邵雍、张载之论,上采汉唐,下取宋初道家《易》学,“包括异同,补苴罅漏”。朱震所言义理以程颐《易传》为归依,但其实偏详于象数,学风与程颐迥异。他广泛运用汉《易》之动爻、卦变、互体、五行、纳甲、飞伏、卦气等象数方法,并有详细解说,对象数《易》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上易传》今有宋本传世,原书十一卷,存九卷,题为“汉上周易集传”。清初毛晋汲古阁有影宋抄本十一卷,较精。此后《通志堂经解》和《四库全书》皆收录此书。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宋刻本为底本,原缺二卷系补配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校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康熙十九年刻《通志堂经解》本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和《四库全书》本卷末均附有《周易图》和《周易丛说》,据张元济先生考订,合刊系南宋旧制。鉴于《周易集传》首尾完具,独立成书,故此次整理未附。

本书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梁韦弦先生校点,审稿人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郭彧先生。



(《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抄本《汉上易传》)



(第3册目录页)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4册介绍:《诚斋易传》《易学启蒙》《周易本义》《杨氏易传》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2册介绍:《周易正义》《周易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