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103册介绍:《经学历史》《经学通论》《新学伪经考》

《儒藏》精华编第103册,2018年11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册收录了经部群经总义类作品三种,即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及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下文分别予以介绍。



皮锡瑞(一八五〇——一九〇八),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县(今属长沙市)人。光绪八年(一八八二)顺天乡试举人。综皮氏一生之事业,在著述与教育两端。先说教育。光绪十六年,皮氏主湖南桂阳龙潭书院讲席,时间较短。当年即回长沙,参与思贤讲舍、思贤书局之创办。十八年,始主南昌经训书院讲席,历时七年,培植人才甚众。二十四年,参与创建南学会,主张改制变法。二十五年,因同情戊戌变法,被御史徐道焜弹奏,革举人,交地方官管束。遂居长沙,被同年陈家逑聘为西席,课其子陈绍箕。二十八年,县令苏宣烈聘其创办善化小学堂,始出门任事。先后曾在湖南高等学堂、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讲学,还曾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京师大学堂屡次延聘,皮氏均辞谢。学术方面,光绪十三年,皮氏始专治经学,从事撰述。皮氏治经,宗西汉今文经学,尤精《尚书》,服膺伏生,名其所居曰师伏堂,世称师伏先生。陆续撰有《尚书大传疏证》《古文尚书疏证辨正》《孝经郑注疏》《史记引尚书考》《郑志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今文尚书考证》、《圣证论补评》《六艺论疏证》《鲁礼禘祫义疏证》《尚书中候疏证》《驳五经异义疏证》《汉碑引经考》《王制笺》等书,后汇编为《师伏堂丛书》。(以上略据皮名振《皮鹿门年谱》,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经学通论》

光绪三十三年思贤书局本


皮氏尝教人曰:“经学当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数。”(《年谱》第24页)皮氏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即使经常反驳其观点的古文经学家章太炎,也认为他的著作符合经师须具备的六条标准:“审名实,一也;重左证,二也;戒妄牵,三也;守凡例,四也;断情感,五也;汰华辞,六也。”章太炎以戴震之学为权度,将清末经师分为五等,并置皮氏于第二等,其考语曰:“守一家之学,为之疏通证明,文句隐没,钩深而致之显,上比伯渊(孙星衍),下规凤喈(王鸣盛),若善化皮锡瑞,此其次也。”(《太炎文录初编·说林下》)也就是说,章太炎虽然不同意他的经学主张,但认为他所疏通证明的确实是今文家的学说,功不可没。

《经学历史》《经学通论》是皮氏晚年任高等学堂、师范学堂讲师时,为教授诸生所撰写的教材性质的著作。

《经学历史》一卷,撰于光绪三十一年,以时间为轴,将孔子以降直至清末,分为经学的开辟、流传、昌明、极盛、中衰、分立、统一、变古、积衰、复盛十个时代。虽仍秉持今文家的立场,但对于各个历史时代的学术特点总结到位,评述客观,论点公允,对于古文家的成绩也不任意抹杀。而且全书篇幅短小,行文流畅,提纲挈领,所以自光绪三十二年首刊于长沙思贤书局之后(收入《师伏堂丛书》者即此本),便作为经学的入门书广为流传,多次印行。1928年周予同先生详注此书,出版后颇受好评,《经学历史》也因此更加风行,迄今仍是学习经学的必备参考。此次整理即以初刻本为底本,并参考了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的周予同注释本。校点者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袁雯君女士,审稿人为已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新先生。

《经学通论》撰于光绪三十三年,以五经为题,每经一卷。皮氏因《经学历史》“语焉不详,学者未能窥治学之门径”,因更编纂此书。在自序中,皮氏申明治经六义:“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去古未远,以孔子作经,说必有据;三当知后汉古文说出,乃尊周公以抑孔子;四当知晋宋以下专信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左传》,而大义微言不彰;五当知宋元经学虽衰,而不信古文诸书,亦有特见;六当知国朝经学复盛,乾嘉以后治今文者尤能窥见圣经微旨。”皮氏持此宗旨,对于各经的产生流传、篇章多寡、大义所在、历代注释考订之得失优劣,并以经致用之法门,一一详说博辩。言必有据,材料客观,如论《周官》的产生时代、《春秋》三传优劣等,观点也不偏激,多为现当代学者引据。此书光绪三十三年初刻于思贤书局(收入《师伏堂丛书》者即此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又据排印本影印。此次整理,即以初刻本为底本,在有疑处作本校、他校,标点则参考了中华本。校点者为山东省图书馆金晓东先生。




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康氏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此处不多介绍。

《新学伪经考》成书于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是康有为的代表作,是一本以文献辨伪为目的的考据专书,大旨谓秦始皇焚书,并未殃及六经,六经实未亡缺;所谓古文经,皆刘歆之窜乱伪撰。康氏认为,《史记》经说足证伪经之伪,而西汉以前之书能佐证古文者,皆因刘歆校书中秘之际,欲佐王莽篡汉,于古书多羼乱。刘歆以后之书,如《汉书》《后汉书》《经典释文》等则多受刘歆之欺,康氏皆为之一一证明。

对于此书的评价应分为两个层面。从纯学术的层面来看,此书论证过于武断。如同样身为今文学家的皮锡瑞,于光绪二十年得此书,“以其说皆从今文,以闢古文,所见相合。惟武断太过,谓《周礼》等书皆刘歆作,恐刘歆无此大本领。既信《史记》,又以《史记》为刘歆私窜,更不可据”。(《皮鹿门年谱》第27页)其他古文学家,如章太炎等更是大加反对。至1930年钱穆撰《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钩深史籍,条分缕析,逐一反驳《新学伪经考》之说,则康论之不可成立,几乎成为学界定论。但从思想史层面来看,康氏作此书,为建立其孔子托古改制思想,进行了扫清文献史料障碍的工作。此书论据虽然不坚确,但却风靡一时,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康氏为尊孔而疑经,通过疑经来尊孔,终因孔子托古改制之说而建立孔教,力图变法图强,希望能够追踪《礼运》中的大同思想,从而达到改变晚清衰局、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的。康梁学派在晚清历史上影响巨大,在思想史层面进行追踪,不能不提及《新学伪经考》的发轫之功。



《新学伪经考书影》

光绪十七年万木草堂本


此书版本有:光绪十七年万木草堂初刻本,后有翻刻与石印本;1917年开雕、1919年刊成的万木草堂北京重刻本,改名《伪经考》,改正了初刻本中的一些误字;北京文化学社1931年排印本;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排印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十七年初刻本为底本,参校了1919年重刻本,并将《重刻后序》附录于后。校点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傅翀先生,审稿人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立志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26册介绍:《广雅疏证》附《博雅音》《广雅疏证补正》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86-88册介绍:《公羊义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