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2年10月,北京大学整合文科院系的力量并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正式启动了《儒藏》工程,这是教育部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目前,这一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地区以及国际性的合作攻关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至2009年8月,《儒藏》精华编已出版30余册,9卷本《中国儒学史》也即将面世。
近日,北大新闻中心联合光明日报启动了“走近《儒藏》”系列报道,以期带领读者全面了解这项工程。
感言精华编
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特聘讲座研究员 刘述先
最近收到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寄来《儒藏》精华编两册:第一〇四册,经部四书类,与第二八一册,出土文献类。凡例说明,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我收到的两册刚好分属两类。第一〇四册由孙钦善、严佐之主编,第二八一册由庞朴主编。凑巧我收到的两册包括了《论语》在流行的朱注之前最重要的集解与注疏的本子,虽然不会影响到我多年浸淫《论语》体证的哲理,对于版本完全外行的我,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乐于写下一些感言作为参考之用。第一〇四册“学庸之属”只收了南宋石𡼖(子重)、朱熹的《中庸辑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注》存目。“论语之属”才是主体,共收了三部影响深远的大著: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正平版),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与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孙钦善校点《论语集解》,说明此书旧题何晏撰,实际是在何晏主持下集体编撰而成的。此书首创注释之作的“集解”体,是《论语》汉魏诸家注解的集成之作,较为集中地保存了《论语》的汉魏古注,影响很大,后世多在其基础上作疏。而完整的《论语》单集解本,在国内早已中断流传,而在日本流传的抄本,以正平版最具代表性。此次整理,以正平双跋本为底本。皇侃即在何晏《论语集解》基础上作疏,既疏正文,又疏注文,为晋、南北朝《论语》注释的集成之作。此书在中国失传已久,在日本则长期以抄本流传。1923年大阪怀德堂有排印本,由武内义雄据多种古抄本合校而成。此次整理即以怀德堂本为底本。另有1750年印本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曾误作高丽本回传中国,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作为校本。南宋邢昺据不同于正平版的《论语集解》作《论语注疏》。此书有蜀大字本十卷,现藏日本,附有《经典释文》,为元明以来诸本所无,弥足珍贵。这次整理,以影印本为底本,阮元校《十三经注疏》本为校本。由此可见,为了保存儒家的典籍,竟然需要通过国际的努力才能达成目标。
第二八一册收了郭店楚墓竹简《五行》与《性自命出》;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性情论》及竹书《孔子诗论》与《周易》;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与《五行》。这些文献出土,引起专家学者聚讼,意见不一,等到尘埃落地,古代中国哲学史势必要改写,我还在耐心期待,此处不赘。
由以上所说,可见我虽然只熟悉哲学概念,不熟悉版本学,仍然学到了有关《论语》的许多东西,所以不揣谫陋,当《儒藏》总编纂汤一介教授邀请我写一篇短文介绍《儒藏》、特别是精华编的意义,我也就欣然应命,草就一篇感言与读者分享。
转载自北大新闻网(2009年9月8日)
来源网址:http://news.pku.edu.cn/xwzh/129-157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