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150册介绍: 《朱子年谱》《陈文节公年谱》《慈湖先生年谱》等十种

《儒藏》精华编第150册已于2016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册隶属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收录年谱十种(含存目二种),包括《朱子年谱》、《陈文节公年谱》、《象山先生年谱》(存目,见《象山先生全集》)、《慈湖先生年谱》、《宋仁山金先生年谱》、《高忠宪公年谱》、《黄梨洲先生年谱》、《顾亭林先生年谱》、《陆稼书先生年谱定本》、《戴东原先生年谱》(存目,见《戴东原集》)。


《朱子年谱》书影

白田草堂刻本


《朱子年谱》,清王懋竑撰。王懋竑(1668-1741),字予中,号白田,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雍正元年(1723)任翰林院编修。三年后以老病乞归,杜门著书。精研朱子之学,时人目之为“小朱子”。著述有《朱子年谱》、《白田杂著》、《白田草堂存稿》、《朱子语类注》等。朱熹之年谱,其门人如李果斋等多有裒辑。至明代,戴铣、李默因李谱屡经锓版,多为后人改窜,非复旧本,故皆重编年谱。王懋竑认为李默主陆王之学,所编年谱删改原编,改竄朱子言行,其旨在于证明朱陆早异晚同,与程敏政《道一编》、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宗旨暗合,由此则朱子之学不明。故王懋竑积二十余年之力,编修《朱子年谱》四卷。参稽征引朱熹《文集》和《朱子语类》、黄榦之《朱子行状》,及师友弟子相关撰著、史书、年谱等,并以李默之谱与清洪嘉植之谱互相参订。别撰《考异》四卷及《朱子论学切要语》两卷,以为附录。王氏殁后十年,此书方得付梓,于乾隆十七年(1752)由王氏白田草堂刊行。后又有乾隆二十四年吴邑乔氏刊本、道光三年四砭斋刊本、咸丰间《粤雅堂丛书》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等,皆源于初刻本。又有同治九年永康应氏刊本及光绪九年武昌书局本,增多《校勘记》三卷及《存疑》一卷。此次整理,以初刻本即白田草堂本为底本,以《粤雅堂丛书》本、武昌书局本为校本,同时参考了《晦庵集》、《勉斋集》、《朱子语类》等相关文献。校点者为华东师大古籍所顾宏义先生。

《陈文节公年谱》,清孙锵鸣撰。陈文节即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亦瑞安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学士等。后历主正谊书院、钟山书院、惜阴书院等,门生众多,著有《海日楼诗文集》等。此谱搜集了与陈傅良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事实梳理和事迹考辨,对研究陈傅良具有基础性作用。


《陈文节公年谱》书影

《儒藏》精华编第15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此谱为孙锵鸣遗稿,首次刊行于《国故》一至三期(1919年3-5月),未完。又有抄本传世,黄群曾据以校印。后黄氏得孙氏家藏手稿,刊入《敬乡楼丛书》第二辑。今人胡珠生据温州市图书馆藏稿本标点,收入《孙锵鸣集》(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吴洪泽据《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影印《敬乡楼丛书》本标点,收入《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次整理,以《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影印《敬乡楼丛书》本为底本,以《国故》本、《孙锵鸣集》本为校本,并参校本书引用之宋人文集、笔记及《宋史》等。校点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杨新勋教授。


《慈湖先生年谱》书影

《四明丛书》本


《慈湖先生年谱》,清冯可镛、叶意深撰。慈湖先生即杨简(1141-1226),字敬仲,号慈湖,慈溪(今浙江宁波)人。冯可镛(1831-1890),原名可釴,字佐君,慈溪人,咸丰元年举人,曾任光绪《慈溪县志》总纂修,著有《匏系斋诗抄》等。叶意深,字曼卿,慈溪人,光绪十四年举人,曾任台湾淡水、新竹等知县,又曾参与光绪《慈溪县志》分编。冯可镛卒于光绪十六年,叶意深于光绪十五年赴台湾任职,故本书编写时间似在光绪十五年前,或与光绪《慈溪县志》编纂同时。本谱以《宋史》本传、钱时撰《行状》、《慈湖遗书》等为本,搜集杨时相关资料,全面翔实,剪裁合宜,为杨简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最早有光绪冯氏毋自欺斋刻本,民国十九年重校印,称“毋自欺斋校本”。重校印本有《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影印本。民国二十五年张寿镛又据毋自欺斋刻本刻入《四明丛书》中。今人李春梅据《四明丛书》本校点,收入《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次整理,以《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影印毋自欺斋校本为底本,以《四明丛书》本为校本,参校《慈湖遗书》、《宋史》等相关资料。校点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杨新勋教授。

《宋仁山金先生年谱》,明徐袍撰。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学者称仁山先生。浙江兰溪人。师从王柏、何基,与王、何及弟子许谦并称“北山四先生”,是宋末元初浙东朱子学派的传人。徐袍,字仲章,浙江兰溪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撰有《诵余录》、《五经旁注》、《枫山实纪》等。以金履祥为宋之遗民,其行谊高节不明于世,故“谱而表之”(《仁山先生年谱序》),撰《仁山金先生年谱》一卷。是谱按年记事,引录金氏诗文、加以系年,并附其师友相关诗文,最后附录《门人叙述》。该谱编成后即付梓,初刻于明嘉靖十九年,后又有明金履祥裔孙金应晋重刊本、清乾隆十九年郡东藕塘贤祠义学刊《率祖堂丛书》本及据藕塘贤祠义学藏版补刻重印的光绪十三年谢骏德刊本。此次校点,以乾隆十九年本为底本,参校以同治退补斋《金华丛书》本《仁山集》。校点者是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宋学立先生。

《高忠宪公年谱》,明华允诚撰。高攀龙(1562-1626),字云从、存之,号景逸,谥忠宪,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天启六年(1626)因遭阉党追捕,从容赴水而死。高攀龙深研程朱之学,反对王学末流,主张静坐以涵养德性。与顾宪成等人讲学东林书院,为明末东林学派代表人物。著述有《朱子节要》、《困学记》、《高子遗书》等。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号凤超,江苏无锡人。高攀龙弟子。明天启二年进士。历官都水司主事、营缮主事、职方员外郎等。福王时任吏部员外郎,十余日即引疾归。明亡,以不肯剃发被斩。撰有《高忠宪公年谱》。因华氏为高攀龙入室弟子,故是谱叙乃师一生行谊尤为真切详实,注重表彰其思想学说及气节品格。后来高攀龙子高世宁所撰年谱亦以华氏所编订年谱为蓝本。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夏《高忠宪公年谱书后》,是谱撰成于崇祯八年(1635)。康熙二十八年高氏后人高芷生、高嵀重刊《高子遗书》时,将该谱附刻于后,作为附录,这也是今所考见该谱最早刊刻之本。此次校点,以光绪二年(1876)刻《高子遗书》所附华谱为底本,以上海图书馆藏康熙二十八年《高子遗书》本(残)和1922年《锡山先哲丛刊》所收华谱为校本。校点者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高山博士。

《黄梨洲先生年谱》,清黄炳垕撰。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梨洲先生。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述宏富,撰有《易学象数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黄炳垕(1815-1893),字蔚廷,号蔚亭,别号𠄕翁。黄宗羲七世孙。同治九年(1870)举人。撰有《方平仪象》、《终端公年谱》等。黄炳垕据家藏《行略》、《神道碑》、《三大儒传》、《文案》、《文定》等史料文献,又旁搜各家文集、野史、省府县志等,仿照《王阳明先生年谱》之例,撰成《黄宗羲年谱》四卷。道光二十八、九年间,又在宗涤楼建议下,删繁就简,将初稿四卷删定为三卷。同治十二年,经友人资助,年谱得以付梓。是谱刊行后,黄炳垕曾加以修订补充,是以有光绪初年刊刻的留书种阁本;其后黄炳垕子维瀚又作了订补,是以有光绪十八年补刊本。此次校点,以黄炳垕亲自修订的留书种阁本为底本,以同治初刻本为校本。校点者是山东滨州学院李沈阳先生。


《顾亭林先生年谱》书影

道光二十四年刊本


《顾亭林先生年谱》,清张穆撰。顾炎武(1613-1682),名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治学渊博,精通经史百家之学。主经世致用,力矫明代空疏之弊,开有清一代朴学之风,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著述宏富,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张穆,字石洲,平定州人。道光中优贡生。善属文,通训诂、天算、舆地之学。撰有《蒙古游牧记》、《阎潜丘先生年谱》等。顾炎武嗣子顾衍生最早为其父编写年谱,后又有徐松、吴映奎、车守谦、张穆等人编订年谱,而张穆所编之本为其中最详备可信者。张穆在徐松、车守谦二谱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考订,于道光二十三年撰成,次年初刻。后来张穆又编成《阎潜丘先生年谱》,于道光二十七年将二谱合刊为《顾阎年谱合刻》。咸丰三年(1853)《粤雅堂丛书》、1918年之《嘉业堂丛书》皆据初印本重刊,后者附有缪荃孙校记。初刻本刊行后,张穆曾在初刻本上加以批校,做了大量修改和删润。光绪十九年徐坊在《顾阎年谱合刻》本上过录了张穆之批校,今中科院图书馆尚存此徐坊过录本。本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道光二十四年初刻本为底本,参校《粤雅堂丛书》本,并将徐坊过录之张穆批语以校记形式系于正文相关文字下。校点者是厦门大学中文系王传龙先生。


《陆稼书先生年谱定本》书影

清雍正刻乾隆增订本


《陆稼书先生年谱定本》,清吴光酉撰。陆稼书即陆陇其(1630-1692),原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陆陇其卒后,其子陆宸征及其侄陆礼征于康熙三十六年编写《长泖陆子年谱》,由陆陇其生前好友周梁编定,此谱仅有抄本。其后陆陇其婿李铉又重编《年谱》,由吴光酉编定,定名为《陆清献公年谱》,康熙五十七年由嘉兴知府吴永芳刊刻。此谱后由杨开基补订,有同治七年武林薇署刻本。雍正三年清廷将陆陇其列入孔庙陪祀后,陆宸征委托吴光酉重订年谱,吴氏遂在《陆清献公年谱》基础上重加编订,补充新的资料,雍正六年成《陆清献先生年谱定本》二卷。《陆清献先生年谱定本》封面有“雍正三年重辑”字样,卷首有雍正六年吴光酉“例言”,故诸家书目或著录为雍正三年刻本,或著录为雍正六年刻本。本书刻成后,发生了吕留良案。陆陇其生前与吕氏来往较多,为了避嫌,《年谱定本》中凡是涉及吕留良及有关人物的姓名字号如“吕晚村”、“晚邨”等皆从版中剜除,形成不少空缺和墨丁。乾隆六年在雍正原版基础上增刻重印,卷首增入乾隆初年的祭文、碑文及吴光酉乾隆六年“述语”,并对部分剜除文字进行了回改,但仍有不少空缺与墨丁未能补齐。郭麟曾就《年谱定本》增补,对雍正本删削处多有补入,抄本今藏中央党校图书馆。本次整理,以雍正刻本为底本,以乾隆六年增刻印本为校本,参校郭麟增补本年谱(据褚家伟、张文玲点校《陆陇其年谱》,中华书局1993年),并参考了其他陆氏年谱及相关著作。底本中的文字空缺或墨钉,有的可据校本、参校本补足,有的可据其他文献的相关记载加以校补,皆出校说明依据。墨钉无据可补者仍保留原貌,多字空缺无据可补者,则出校说明。校点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刘韶军教授。

本册通审人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王春茂先生、福建莆田学院方芳女士、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李剑雄先生(已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张永江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51册介绍: 《宋名臣言行录》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49册介绍:《孔子编年》《孟子编年》《韩柳年谱》等六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