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华编第19册已于2009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经部书类,共收录两部清代尚书学著作: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魏源《书古微》。
一
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登进士第。历官山东兖沂曹济道、山东督粮道、山东布政使。曾任诂经精舍教习和钟山书院主讲。孙氏善诗文,博通经史、音韵、文字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必通其义。又好聚书,家有藏书楼名“平津馆”,贮书甚富。勤于著述,传世著作有《周易集解》、《夏小正传校正》、《明堂考》、《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诂训韵编》、《魏三体石经残字考》、《孔子集语》、《晏子春秋音义》、《史记天官书考证》、《建立伏博士始末》、《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续古文苑》以及诗文集等。
《尚书今古文注疏》为孙星衍治经之力作,凡积二十二年而成。孙氏尝病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乱,惜《尚书》古注散佚,故采汉魏迄隋唐之佚说,网罗放失旧闻,仿《诗》疏之例,兼疏今古文。是书凡三十卷,包括经文二十九卷,《书序》一卷。经文依孔颖达《尚书正义》本,参用唐《开成石经》。原因是此本相传既久,若改从古文,“便恐惊俗”(见《尚书今古文注疏凡例》)。但对于伪作的二十五篇则摒弃不用。关于篇章分合,亦复二十九篇之旧,而不采伪《孔传》离析二十九篇为三十三篇的做法。其中《泰誓》一篇采择《史记》,参以《尚书大传》等所引经文汇聚成文。原伪《孔传》之《书序》散入经中,此书则改从旧本,合为一卷置于书末。经文之下列注文,取所谓“五家三科之说”,即司马迁之古文说,欧阳、大小夏侯之今文说,马融、郑玄之孔壁古文说。注下列孙氏所撰疏文。包括对经文、注文字句的疏解,对先秦以至隋唐相关文献的征引考订,同时也兼采同时学者如王氏父子、钱大昕、王鸣盛、江声、段玉裁诸人的研究成果。是书广征博引,搜罗详备,会通今古,可谓乾嘉时期《尚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尚书今古文注疏》书影
《平津馆丛书》本
《尚书今古文注疏》最早的刻本是孙氏家刻本,即嘉庆二十年(1815)冶城山馆本,后收入《平津馆丛书》。该本错误较少,故此次整理以之为底本。校本则采用了学海堂《清经解》道光九年(1829)刻本,参校以《清经解》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曾出版陈抗、盛冬铃校点本,这次整理也参考了二位先生的校点成果。
该书的整理者为吉林大学古籍所孙德华先生,审稿人为已故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李剑雄先生。
二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湖南邵阳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力倡变革图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对闭关自守。是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曾师从刘逢禄治《公羊春秋》,主张发挥微言大义,提倡经世致用,是清代今文经学的著名学者,与龚自珍齐名。其著述宏富,有《海国图志》、《诗古微》、《书古微》、《古微堂四书》、《老子本义》、《古微堂内外集》等数种。其中《书古微》是其研治今文经学的代表著作。
《书古微》凡十二卷。据魏源《书古微序》,其撰写宗旨是“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全书主要发明伏生《大传》及欧阳、大小夏侯、司马迁等西汉经说。不仅辨东晋《古文尚书》之伪,而且认为东汉马融、郑玄所传《古文尚书》亦伪,非孔安国真本。另外,《书古微》还对今文《尚书》做了辑佚、考证、辨误的工作。即魏源《序》中所概括的“得于经者凡四大端”:一曰“补亡”,包括补《舜典》、《九共》、《汤诰》佚文,补《泰誓》三篇等等;二曰“正讹”,如正《典》《谟》“稽古”,并正殷《高宗肜日》为胤嗣而非为祭祢等等;三曰“稽地”,主要围绕《禹贡》作地理考释;四曰“象天”,主要围绕《尧典》作天文考证。是书考辨精审,创获良多,可见魏源虽属今文学派,倡导微言大义,但并不废训诂名物之学。
《书古微》书影
《清经解续编》光绪十四年江阴南菁书院本
《书古微》传世的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扬州淮南书局刻本和《清经解续编》本(光绪十四年江阴南菁书院刊,次年上海蜚英馆石印)。此两本较易见。另外尚有江宁书局本和光绪间宜都杨氏重刊本。南京博物院还藏有魏源后人捐赠的魏源《书古微》手稿本。2004年岳麓书社出版《魏源全集》曾校点整理《书古微》,并利用南京博物院所藏稿本做了对校。
此次校点,以较早的淮南书局刻本为底本,以南菁书院刻《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对于南京博物院所藏稿本,因不能复制,仅依据《魏源全集》中有关校记做了参校。对于书中引文,尽可能核对了原书。
该书的整理者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许兆昌、杨龙二位先生,审稿人为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王春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