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196册介绍:《思辨录辑要》《思问录》等八种

《儒藏》精华编第196册(上、下)已于2016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子部儒学类性理之属,上册收录陆世仪《思辨录辑要》、王夫之《思问录》、张烈《王学质疑》、陆陇其《松阳钞存》、《学术辨》、《问学录》,下册收录李光地《榕村语录》、方东树《汉学商兑》,凡八种清代儒学文献。



陆世仪(1611—1672),字道威,号桴亭。江苏太仓人。为学广博,年少时曾习兵法。好研性理,曾与刘宗周弟子叶静远等人论学。又与同里盛敬、陈瑚、江士韶等学者结社研习,人称“太仓四君子”。晚年应邀至无锡东林书院、毗陵等地讲学。为学重明体达用,力矫晚明王学末流空谈心性之弊,开清初实学之风气。与陆陇其并称“二陆”。著述甚富,撰有《思辨录辑要》、《论学酬答》、《格致编》、《桴亭先生文集》等。


《思辨录辑要》书影

《儒藏》精华编第19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思辨录辑要》为陆世仪十几年间读书、处事之心得笔记。本名《思辨录》,因是随笔所记,原无伦次,后经江士韶等人分类重纂,才形成后世所见凡十四类、前后集共三十五卷的《辑要》。最初于1661年前后,陆世仪任江西安义县衙幕僚时刊刻,但仅前集二十二卷,此即安义本。康熙四十八年(1709),张伯行将《辑要》重订出版,不分前后集,共三十五卷,是为正谊堂本。后又有《四库全书》本、道光十七年(1837)沈维鐈重刊安义本、光绪三年(1877)江苏书局本等。江苏书局本在正谊堂本的基础上,用重刊安义本做了校订,在文字、编排上后出转精,且保留了《辑要》原貌,仍分为前后集。故此次校点,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以正谊堂本、重刊安义本为校本,同时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该书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景海峰先生,通审人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剑雄先生(已故)。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少负俊才,研习群经。明亡后,积极投身反清复明活动。晚年退隐湘西石船山,闭门著述,不仕清廷。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述颇丰,著有《周易》内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黄书》等。


《思问录》书影

曾氏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


《思问录》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劄记体哲学著作,其宗旨与《张子正蒙注》一书相发明。分为内外篇。内篇力辟释道虚妙之说,明人道以为实学。对程朱理气论、阳明良知说、无善无恶说等提出了批评,并在吸纳张载“气”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心性论和宇宙观。外篇主要就阴阳五行、天文律历等领域阐发己见。

《思问录》早期的湘西草堂刻本、嘉怡手抄本皆已佚失。现存版本有道光二十七年听雨轩刻本、同治四年(1865)金陵刊刻之《船山遗书》本、光绪二十四年《王船山先生四种》本、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重校《船山遗书》本。此次整理校点,以听雨轩本为底本,以同治四年本为对校本,参校了光绪二十四年本和太平洋书店本。

该书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游建西先生(已故),通审人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陈明先生。



张烈(1622—1685),字武承,祖上本浙江金华人,嘉靖时迁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清康熙九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平生治学宗程朱理学,力抵王学。撰有《读易日钞》、《王学质疑》、《孜堂文集》等。


《王学质疑》书影

正谊堂本


《王学质疑》凡五卷并附文一卷。每卷皆有标题标明本卷核心论题,卷一为“心即理也”,卷二为“格物致知”,卷三为“知行合一”,卷四“杂论”,卷五“总论”。主要批评王阳明“致良知”之说。张烈去世后第二年,陆陇其刊刻此书,同时又将张烈所撰《朱陆同异论》、《史法质疑》、《读史质疑》等文附于书后。

该书最早的刻本,即陆陇其刊本,今未得见。现存版本有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浙江图书馆藏清钞本、同治间刊刻的《正谊堂全书》本等。此次校点,以国图藏清钞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浙图藏清钞本、《正谊堂全书》本为校本。

该书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黎业明先生,通审人为中华书局王国轩先生。



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历官嘉定知县、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为学推崇程朱理学,力驳阳明心学。去世后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并从祀孔庙。乾隆元年又赐谥“清献”。撰有《四书讲义》、《松阳钞存》、《学术辨》、《问学录》、《三鱼堂文集》等。

《松阳钞存》,又名《卫滨日钞》,是陆陇其任灵寿知县时,摘录往日《问学录》及《日记》中精要内容,汇成一编。该书最早的刊本有康熙四十七年张伯行在福州刊印之正谊堂本,但此本经张伯行删定,远非全本,仅二十八条。又有杨开基编校本,乾隆十六年(1751)陆陇其孙申宪刊刻。此本有七十八条,并将各条分类系之,相较而言,更能保留《松阳钞存》的原貌。其后《四库全书》本、嘉庆二十五年(1820)陆光宗重刊本均是依据此本。同治四年《当归草堂丛书》本据光宗重刊本编校,光绪间《陆子全书》本又据《当归草堂丛书》本刊行。因乾隆申宪刊刻本已不存,故此次整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陆光宗重刊本、《陆子全书》本为对校本,同时参校同治间重刊《正谊堂全书》本。

《学术辨》,凡上中下三篇,主要批评阳明之学,认为其学“以禅之实而讬儒之名”,阳尊程朱而阴篡之,流害不浅。是书原收录于《三鱼堂文集》。康熙间《学海类编》将其摘录别行,但一直未刊印,直至道光十一年《学海类编》才有六安晁氏木活字刊本。光绪间《陆子全书》即据《学海类编》本刊印。此次整理以《陆子全书》本为底本,校之以《学海类编》本。

《问学录》四卷,为陆陇其中年所作,亦是语录体的著述。以批评、剖析阳明学,尊崇朱子为主旨。《四库全书》中未收此书,列为存目。该书的最早刊本是康熙四十七年张伯行在福州刊印的正谊堂本。此本有删节,并非全本。光绪间《陆子全书》所收本则相对完整,凡二百五十条,较正谊堂本多出一百二十六条。故此次整理,以《陆子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同治间重刊《正谊堂全书》本。

以上陆陇其三书的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杨东林先生,通审人为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先生。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先生。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为学渊博,晚年尤信笃程朱理学。深得康熙信任,曾奉旨编修《朱子全书》、《周易折中》、《性理精义》。著述颇丰,撰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榕村语录》、《榕村文集》等。

《榕村语录》为李光地日常讲论的汇编,最初由李光地门生徐用锡记录、分类编成,后李光地孙李清植又加以增补,于雍正十一年(1733)刊成。是书凡三十卷,涉及四书五经、诸子、史学、性理、治道、诗文等门类,内容广泛。此书以朱学为指归,但并不一味批判陆王;尊尚宋学,亦兼采汉唐,持论较为公允。

该书自雍正初刻后,又有《四库全书》抄本、嘉庆《李文贞公全集》本、道光《榕村全书》本。此次整理,以雍正十一年李清植刻乾隆后印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文贞公全集》本、《榕村全书》本。

该书主要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段书伟先生,卷九—十三、卷十五—二十则由问永宁、左江、黎业明、景海峰诸先生校点。通审人为贺拥军先生。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晚年自号仪卫老人,安徽桐城人。幼承家学,后师从姚鼐,为姚门四杰之一。屡试不第,以讲学、著书为业。中年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专研义理,学宗程朱。撰有《汉学商兑》、《书林扬觯》、《昭昧詹言》、《考磐文集》等。

《汉学商兑》之撰写主要是缘起于嘉庆二十三年江藩《汉学师承记》的问世。江藩在此书中极诋宋学,标榜汉学。方东树于是愤而撰著《汉学商兑》一书。全书共三卷,卷中又分上下。其撰写体例为,先摘录所辨诸家原文,再低格写本人辨语,间或有附注或考辨。针对当时汉学大盛,与宋学势如水火的情况,该书力辨程朱为经术正统,认为汉学考辨驳杂支离,汩没正道,有害于世道人心。但该书对汉学考证方法也不是一味废而不讲。

道光十一年,《汉学商兑》成书并刊行。光绪十五年《槐庐丛书》本即据此本刊刻。后来方东树又在刻本上做了大量订正补充,并于道光十八年整理出《汉学商兑刊误补义》一书,有抄本流传。方东树去世后,有刊刻《汉学商兑》者将《刊误补义》的文字纳入正文,如同治十年望三益斋重刊本、光绪十七年《方植之全集》本等皆属此种版本。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道光十一年本为底本,校以望三益斋刊本,并参校了民国间抄本《汉学商兑刊误补义》。校本中据《刊误补义》增补的文字仅出校说明,不改底本文字。如此庶几能反映《汉学商兑》流传中先后两个版本系统的面貌。

该书校点者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问永宁先生,通审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新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97册介绍:《女诫》《颜氏家训》等十一种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95册介绍:《学蔀通辨》《龙溪会语》等七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