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13册介绍:《郑氏古文尚书》《洪范口义》等七种

《儒藏》精华编第13册已于2014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册收录精华编经部书类选目七种,均为自汉至元《尚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王应麟、李调元辑《郑氏古文尚书》、胡瑗《洪范口义》、苏轼《书传》、蔡沈《书集传》、王柏《书疑》、金履祥《尚书表注》和吴澄《书纂言》。

《尚书》无汉注传世。郑玄注《古文尚书》九卷最晚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南宋末年王应麟辑出为十一卷,但清代仅有清抄本流传(最早为乾隆三十九年),故学者或疑为惠栋或其祖、其父所辑,托名应麟。之后补订辑本有五家:李调元、孔广林、黄奭、袁钧和孙星衍。李调元辑本成书最早(乾隆四十八年),虽采摭或有未备,然精洽过之。李调元辑本十卷,收入《函海》时名《古文尚书证讹》,乾隆、嘉庆、道光十年本题《郑氏古文尚书》,光绪十一年本题《郑氏古文尚书证讹》。本次校点选用嘉庆十四年《函海》本,参校了嘉庆十一年刊入《学津讨原》的孔广林辑本《尚书郑注》。校点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和原昊博士。

《洪范口义》由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讲述,门生整理。《口义》是胡氏理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之一。注《洪范》者向言灾异,而《口义》无涉象数,惟发明天人合一以及中道思想,体现了其政治理念。今本由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析为上下二卷。今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嘉庆《墨海金壶》本。校点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

《书传》十三卷,北宋苏轼撰,始于初贬黄州时期,历惠州和儋州而成。此书究心经世,多不采旧注,重在贯通,甚或引汉唐兴衰事为证,对宋代经学研究有很大影响。有时也失之武断。此书宋元刻本已不传,现存诸本俱二十卷,分两个系统,一为明万历《两苏经解》本和清《四库全书》本,二为明末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和清嘉庆十年张海鹏照旷阁《学津讨原》本。今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学津讨原》本为校本,参校以《四库全书荟要》本。校点过程中参考了曾枣庄、舒大刚主编《三苏全书》。校点者为贵州大学夏保国教授。


《东坡书传》书影

明吴兴凌氏刊朱墨套印本


朱熹遍注群经,唯《尚书》无力完成,托其学生蔡沈作《书集传》,嘉定己巳成书,朱熹生前指导过二典和《大禹谟》,因此问世起即广受重视,今存版本不下数十。此次校点,以南宋淳祐十年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为底本,校以元至正十四年日新堂本、上图藏元刻本、明官刻本和清刘氏《传经堂丛书》本。校点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严文儒教授。


《书集传》书影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淳祐十年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


南宋王柏受学何基,为朱熹三传弟子,也是宋元“金华四先生”之一。《书疑》九卷是其代表作,认为今文各篇多错乱,因以己意厘定。有些颇有说服力,如认为《尧典》《舜典》、《益稷》《皋陶谟》分别本为一篇;缺点则在于武断,凡不合己意者概以错简为说。此书仅有清刻本传世。今以最早的《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以同治八年胡凤丹退补斋刻《金华丛书》本为校本。校点者亦为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

宋末元初金履祥亦为“金华四先生”之一,是当时重要的学者,清雍正二年从祀孔庙。《尚书表注》上下卷于古来注经之家别为一体,版框内只有经文(包括书序)白文,标有分段;音释考证一律标于每页栏线之外,故名“表注”。今存有台湾图书馆藏宋末元初建刻本,有清初顾湄抄补。惜此本栏外小字漫漶太甚,只能作校本。此次整理,底本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刊《通志堂经解》本,校本另有同治年间胡凤丹退补斋刻《金华丛书》本。为方便排版,注释文字冠以“表注”之称,移至相应文句下。校点者为深圳市客家民俗博物馆苏勇博士。

元儒吴澄遍注群书,《书纂言》四卷为其经学代表作之一。此书于当时伪古文《尚书》胜行之日独崇今文而不注古文,考据详博,但厘正错简亦有失于武断者。今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同治重刊《通志堂经解》本为校本。校点者为吉林大学朱红林教授。

本册审稿人有中华书局骈宇骞编审和北京大学出版社闫光华编审。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4册介绍:《尚书全解》《尚书要义》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12册介绍:《尚书正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