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8册介绍:《周易外传》、《易图明辨》、《周易述》、《周易述补》(二种)

《儒藏》精华编第8册于201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经部易类,共收录五种清代易学著作:王夫之《周易外传》、胡渭《易图明辨》、惠栋《周易述》以及江藩《周易述补》、李林松《周易述补》。


(《周易外传》书影▪清同治四年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


《周易外传》七卷,是王夫之易学理论思想的代表性著述,其写作时代在清初,约王夫之中年时期。名为“外传”,意味着该书并非以训诂文字为主的经注体例,而是着重阐发《周易》经传的范畴和义理。该书批评了汉代的象数易学和宋代的“图书”之学,主张象数和义理并重,代表着船山易学哲学体系的建立。此次校点,采用船山五世从孙嘉恺抄本为底本,以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本和金陵书局《船山遗书》本为校本,并吸收了近现代学者的校勘成果。该书的校点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已故教授萧汉明先生,审稿人是中华书局编审孙通海先生。


(《易图明辨》书影▪清守山阁丛书本)


《易图明辨》十卷,由胡渭于康熙年间撰写,是一部专门考辨易图源流的著述。该书对宋代以来的“图书”之学进行条辨,穷其本末,指出宋代以来的易图为附益之作,源出于道家丹道之学,非《易》之本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易图明辨》较之胡氏另一部著作《禹贡锥指》,“尤为有功于经学”。可见此书对清代易学乃至经学的影响不容忽视。此次校点,采用该书最早的版本康熙四十五年耆学斋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道光间《守山阁丛书》本。该书的校点者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保贞先生。


(《周易述》书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易述》二十三卷,是惠栋晚年勾稽汉代《易》注,表彰汉易的一部力作。该书采择两汉诸家易说,自注自疏,于汉易有保存之功,是乾嘉之际推崇、发明汉学的代表著述。此次校点,以该书最早的刻本乾隆二十五年雅雨堂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清经解》本。该书的校点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涛教授及张绪峰、谢辉、孙世平等几位博士。

《周易述》实为惠栋的未竟之作,原书缺下经鼎卦至未济十五卦及《序卦》、《杂卦》二传。后江藩、李林松因有赓续之作,分别撰作《周易述补》。江藩是惠栋的再传弟子,其《周易述补》沿袭《周易述》之体例,发扬汉易,且完全不用王弼之说,淩廷堪作叙称其“方之惠书,殆有过之无不及也”。相较之下,李林松的《周易述补》则未严格遵循惠氏体例,且不完全采录汉易,间接亦引及宋元易说,并对《周易述》进行了考证订误。二书对于《周易述》有补缺、订正之功,且尚未经标点整理,故《儒藏》(精华编)一并收录,以资读者参看。江氏《周易述补》以学海堂《清经解》本为底本,以道光九年江氏丛书本为校本。李氏《周易述补》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清经解续编》本为底本。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王丰先先生负责这两部《周易述补》的校点工作。

以上《易图明辨》、《周易述》及两种《周易述补》的审稿人是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郭彧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9册介绍:《周易折中》《易汉学》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7册介绍:《周易集注》《易学象数论》《周易内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