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惊闻李学勤先生辞世,殊感悲痛!李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具有宽广的国际学术视野和理论创新精神,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和威望。先生对保存、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见解,认为《儒藏》工程是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是未来儒学研究新发展的必要依据和起点,始终关怀和支持《儒藏》工程,古稀之年毅然担任《儒藏》“精华编”“出土文献部类”主编,对《儒藏》工程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儒藏》工程将永志不忘!
2014年6月27日,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李学勤先生受邀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谨以此讲话深切缅怀李先生。先生千古!
李学勤教授在 “《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盛会,在这里说几句话,对汤一介先生所主持编纂的《儒藏》“精华编”出版一百册,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感到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儒藏》的编纂出版,我觉得是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甚至于我们全国的一件非常重大的、极其值得纪念的盛事。
我还记得《儒藏》刚刚起步的时候,当时有些人还不太相信,怀疑像这样规模宏远的学术工程,到底能不能实现完成。现在经过汤一介等各位先生和他们的团队精心努力,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宏图大愿的成果无疑是了不起的阶段性成果,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在《儒藏》起步的时候,还有一种认识。有些人说中国文化主要是三教,三教是儒、释、道,佛家有《释藏》,道家有《道藏》,儒家没有《儒藏》,因此我们要编一个《儒藏》。这种看法对不对呢?还是对的,可是这个看法是很简单化,应该说是比较粗浅。现在来看,我们对于《儒藏》的重大意义的了解,只是这样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我的体会,《儒藏》工程的重要意义可说为这样三点,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说得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第一点,《儒藏》工程是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地向我们强调,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积累的古代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从十六七世纪以前算是古书的话,那么中国所保存的古书恐怕要比世界其余各个国家古书的总和还要多。我没有统计过是不是对,但我自己是相信这句话的。可是,在历史上古书的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古书的传承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难免碰到种种的问题,种种的厄运。我想在座的各位读过《二十四史》里面《隋书》的《牛弘传》,牛弘曾经说过,古书传流有五厄,五个厄运,五次劫难,书里讲得很清楚,我就不详细地介绍了。当然,五次厄运,比起我们在座的大多数人曾经经历的一次所谓“文化大革命”,我想恐怕是小巫见大巫了。有人说过一段话,我们可以体会一下。现在只要是最普通的线装书,过去在地摊上卖五毛钱一本的,现在居然拿到拍卖行去拍卖了,就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究竟造成怎么样的结果。因此,我们现在有《儒藏》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把历代儒学的著述汇编起来,真正是功莫大焉,极有利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和学术的研究和发展。
其次,《儒藏》工程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基础。我个人有一个向大家请教的主张,近几年我屡次说的,国学的主流是儒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或主流。中华文化当然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然而历史上的主流主体,确实是儒学。儒学的主体地位,还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从西汉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开始的。实际上,我们从各方面来考察,在先秦时期,儒家和与其争鸣的其他诸子百家,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平行并列的。从近几十年出土的一些文献,特别是楚国的简帛材料来看,即使是像楚国这样偏远的非华夏的国家,而且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几乎没有涉足过的,在那个地方,儒学还是占优势的。经过整理的郭店简,上博简,还有清华简,都是儒学典籍占多数,占据主要优势。我想这种情形不是偶然的,因为儒学实际上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直接继承者。所以说孔子是集大成,就是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的文化,启迪了后世。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重点探索儒学。《儒藏》之所以重要,我看是不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第三点,我认为,《儒藏》的编纂是未来儒学研究新发展的必要依据和起点。《儒藏》现在已经出了“精华编”的煌煌百册,“精华编”本身还要继续出版下去,全本的工程就更为浩大。在历史上积累了这么多的儒学著作,我想如果要求一页一页地阅读,是任何人也读不完的。可是纵观几千年的儒学传统,我想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有着一个一贯的精神主线。《儒藏》为我们展示儒学几千年的历史,也突出地展示了其中贯穿的这条精神主线。这就为我们今后结合现实社会的需求,根据国家的需要,来发展国家民族复兴大业的新的儒学研究,准备了历史的依据和条件。
我想大家都已经注意到,根据中央的精神,我们国家立德树人的道德建设最近在报刊上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主题。我们知道“德”在儒学里面就是一个最核心的价值概念。在这里,我顺便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正在进行的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刚刚整理出一篇新的《古文尚书》,这篇《尚书》是《商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以是《尚书》,因为孟子引用过这篇《尚书》,《孟子》里有一段话就见于这本书。这篇书的特点就是专门讲“德”。书的篇题叫《厚父》,这篇里面对于“德”、“天命”、“民”等等的关系,有着详细的讨论。里面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了“民心”这个概念。它提出来,“民心惟本”,民能不能“好学明德”是国家兴亡的根本。我想这一点和引用它的孟子以及后来的儒家的一贯主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请允许我在这里再次对汤一介、孙钦善等各位先生所主持的《儒藏》编纂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