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儒藏》讲座
暂存隐藏栏目
古籍普查成果——《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出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话精神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围绕孔子、孔府文献和儒学经典,策划举办了孔府文献保护与推广项目,包括《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出版、孔府档案修复与出版、《圣贤的足迹智者的启迪》专题讲座、“孔府珍藏文献展”、“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名家”系列讲座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宗儒学,经历代发展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命脉,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厥功至伟。孔府文献保护与推广项目通过讲座、展览、出版物等形式,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挖掘和集中展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融入民众生活,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古籍普查成果——《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纂出版

2017年6月,《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首发仪式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孔子博物馆(孔府文物档案馆)现藏有古籍图书6400余部40000余册,古籍雕版4000余块。其中在级古籍106种2400余册,包括一级文物5种、二级文物52种、三级文物49种。所藏古籍多为孔府旧藏,具有鲜明的私家藏书特色,是研究明、清、民国时期孔府藏书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国家图书馆馆长、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与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共同为《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揭幕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孔府文物档案馆随之成立了古籍小组,开始设专人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推动下,2011年孔府文物档案馆启动古籍登记编目工作,对馆藏古籍图书进行了全面整理,完善了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存卷、行款、批校题跋、尺寸、来源、完残程度等12项著录项,基本摸清了馆藏古籍图书的总体情况。2013年完成馆藏全部古籍编目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多次专门委派工作人员赴当地指导协助该馆开展数据审校和上传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等工作,推动馆藏古籍目录出版进程。2017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以及曲阜市文物局等各方的共同推进下,馆藏古籍编目得以出版问世。

《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一册)

孔子博物馆编

《孔子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出版是孔子博物馆参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重要成果,该目录将孔府千年传承积累的文化成果公布于世,对进一步研究孔府各个时期藏书、刻书情况,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再生性保护——孔府档案的修复与出版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1534—1948年)的私家档案文献(总计9021卷25万件)。2015年,《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6年5月,《孔府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现存孔府档案主要包括有关衍圣公袭封、选官、朝觐、祭祀等诸项活动的记录,涵盖政治、经济、科举、宗族、重大事件、重要典制、著名历史人物诸多方面,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近年来,孔府档案的保护、修复与出版工作有序推进。2016年2月孔府档案的保护性托裱修复工作正式实施,目前已整理修复散档8261件,待残破散档托裱修复、编目整理、信息采集完成后,全部散档将按类别汇编成卷,与现存《孔府档案》卷宗统一归档。2016年11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挂牌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曲阜市文物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孔府档案揭示、孔府藏书出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开展系统化合作,正式将孔府档案揭示纳入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中。2017年3月,为支持孔府文献的保护利用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提供了两台纸浆补书机,为孔府档案的修复提供设备保障。此外,《孔府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汇编·明代卷》、《曲阜市孔子博物院珍品图录》等整理成果也已列入出版计划,将在未来进一步揭示孔府档案的价值与内涵。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与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揭牌

三、圣贤的足迹 智者的启迪——孔府珍藏文献展

2017年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68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曲阜市人民政府、孔子博物馆主办的“圣贤的足迹智者的启迪——孔府珍藏文献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孔子博物馆前身为孔府文物档案馆,在2009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第一批“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展览选取孔子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文物、文献近百种,可谓展品丰富、亮点纷呈,除国家图书馆和孔子博物馆精选的多部珍贵古籍善本之外,更联合展出了多组珍贵文物:在展出的孔府文物63种77册(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9种23件,所有实物展品均为孔子博物馆珍藏原件,其中明天启时期的象牙笏板、明代兽面纹掐丝珐琅五供等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孔府高等级文物第一次离开曲阜,进行大规模、系统性集中外展。

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八卷 宋嘉定十年(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 国家图书馆藏

清雍正间历代衍圣公及其族人领受朝廷赏赍档案

孔子博物馆藏

大戴礼记补注十三卷序录一卷(清)孔广森撰 稿本

孔子博物馆藏

清雍正黄地彩绘缠枝牡丹纹铜胎画珐琅五供

孔子博物馆藏

西周“侯母”铭夔纹螭耳铜壶 孔子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集思想性、时代性、文物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展示了孔子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与文化贡献,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曲阜市文物局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四、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名家系列讲座

2017年11月2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名家系列讲座”在国家图书馆开讲。此次系列讲座自2017年11月底延续至2018年1月底,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中,每周邀请一位知名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大众走近儒家经典,更加详尽地了解儒家学说的发端、发展,深刻地体会孔子及其思想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重要意义,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更加虔诚、敬畏的态度对待和传承传统文化。

楼宇烈先生以“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为题进行首场讲座

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名家系列讲座

第一讲 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楼宇烈教授主讲)

第二讲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及其评价(孙钦善教授主讲)

第三讲 探寻儒学中的“普遍价值”(牟钟鉴教授主讲)

第四讲 儒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李中华教授主讲)

第五讲 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际遇(王博教授主讲)

第六讲 孔子与当代中国(陈来教授主讲)

第七讲 儒家经典与《儒藏》编纂的价值意义(安平秋教授主讲)

第八讲 略论儒释道三教互动及其现代意义(魏常海教授主讲)

第九讲 儒家的经典诠释及现代转化(景海峰教授主讲)

第十讲 儒家的“乐感”文化与忧患意识(郭齐勇教授主讲)

“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名家系列讲座”共10讲,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首讲中,楼宇烈先生以“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为题,深入阐述了儒家文化的理念与实践,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和文化内涵,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孙钦善、牟钟鉴、李中华、安平秋、陈来、王博、魏常海、景海峰、郭齐勇等知名学者也从各个角度,深刻地阐述了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五、《圣贤的足迹 智者的启迪》专题讲座

2017年6月9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主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推广活动,邀请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以《圣贤的足迹智者的启迪》为主题做专题讲座,结合曲阜“三孔”,即孔庙、孔府、孔林,为公众讲述孔子世家渊源,解读儒家文化。

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以《圣贤的足迹 智者的启迪》为主题做专题讲座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曲阜市人民政府及孔子博物馆协力举办的孔府文献保护与推广项目,融汇了“整理出版+修复保护+实物展览+专题讲座”等多元要素,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牢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担当,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宣传弘扬以孔子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二程格物論的形成與朱子的重構

下一篇:未來世界和中國文化傳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