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儒藏》讲座
暂存隐藏栏目
​星落九月 光洒千秋——怀念汤一介先生

汤一介先生去世两周年了。想起他在2002年以75岁高龄全力主持《儒藏》的编纂工作,直到2014年以88岁米寿离世,在12年间,对《儒藏》工作的呕心沥血和对学术文化事业的思虑、对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深深感到他不仅是学术文化领域的大师,还是一位敦厚、善良的长者。

汤先生对他首倡《儒藏》的编纂,有一段精要的论述:“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重新回顾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源头及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把儒家经典及其在各时代的注疏,把历代儒家学者的著述,把体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各种文献,编辑成一部儒家思想大文库《儒藏》,供世人阅读和研究,无疑对当今和后世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显然是立意高远的经典之论。而他又亲力亲为主持《儒藏》的工作,甚至事无巨细、层层抓落实,更体现了他的矢志不移和必竟全功的杰出品质。由这样一位德高望重而又有事业心的巨匠亲任首席专家、总编纂的《儒藏》,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传世之作,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这应是一种历史的事实。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在《儒藏》编纂过程中,我有时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无论对错,汤先生都采取了宽宏包容的态度,从不争执。在有些问题上,他虚心采纳,比如我建议不急于上“大全本”,先编“精华编”实践一段再说。汤先生又听取了更多学者意见后,毅然决定先做“精华编”,体现出一种从善如流的雅量和做事思虑的老到。当然,我的另外一些的意见汤先生并没有采纳,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我的信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儒藏》的大小工作会议,只要汤先生因事因病不能参加,他都委托我代他主持。这也使得我尽量少地发表不同意见,以免干扰汤先生的安排。汤先生这种宽容做法,与那种容不得不同意见采取激烈反弹的作风相比,他的为人的敦厚、善良和工作作风的开明,使我至今深深地感念。

汤先生是2014年9月去世的,有如一颗学术巨星,沉落在九月的星空。他的学问,他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贡献,将和《儒藏》一起,流传百代,光洒千秋。他的为人、做事的厚道、温润,同他的形象一起留在和他相处过的人们的心里,成为美好而又思念的记忆。

2016年10月3日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精华编”总编纂)

本文收入《汤一介与儒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上一篇: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研究綜述

下一篇:楊韶蓉:對“王安石修《經義》蓋本於敞”的考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