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华编第209册(上下)已于2016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册隶属集部,共收录三部北宋文集,分别为《伊川击壤集》、《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和《张载全集》。
《伊川击壤集》书影
《四部丛刊》影明成化本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从李之才习《河图》《洛书》先天象数之学。两度被举授官,皆辞疾不赴。后三十年则长居洛阳,自命居所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在洛阳以讲学为业,与富弼、司马光、二程等贤达讲论交游,时相唱和。著有《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邵雍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世将其与周敦颐、张载、二程并称为北宋五子。
《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通行本收录大约一千五百余首。其中以哲理诗为主,正如邵雍自言,“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语道时”(《首尾吟》),邵雍也因此被誉为理学诗派的始祖。《击壤集》邵雍生前尝手自编订,其子伯温又裒类成集,初刻于元祐年间。但此初刻本现已亡佚。现存几种南宋刻本多为残本,其中台北“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南宋末二十卷刊本(卷十系抄配)是保存相对完整的精善之本。此次校点,即以此南宋末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元刊十八卷本、《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二十卷本,同时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的两种残宋本。书末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又整理增补了《集外诗补》和《附录》,以供读者参考。该书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陈俊民先生整理校点。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惇实,避英宗讳改敦颐。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官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令、桂阳令、大理寺丞、知南昌、郴州和南康军等。晚年辞官归隐,筑室庐山莲花峰前溪上,将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治学广博,精于儒道。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二程曾受业于门下。周敦颐在当世影响并不大,但他提出的“太极”、“诚”等观念范畴对宋代程朱一系的理学影响深远。周敦颐身后被尊为理学的开山祖师,是北宋五子之一。
《周元公集》书影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公周先生濂溪集》为周敦颐的诗文集。据书志记载,该书南宋始有刊本,大致有营道守萧一致、进士易统及朱子门人度正三种编刻本。现国家图书馆尚存宋刻十二卷本和不分卷本。明清又屡经编次刊印,收入《周子全书》、《四库全书》、《正谊堂全书》、《西京清麓丛书》等丛书中。各本卷数、编次虽有差别,但主体内容大致相同,惟《附录》所收内容之多寡有出入。此次校点,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十二卷本为底本,校以明万历徐必达《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之《周子全书》本、清康熙张伯行编刻《周濂溪先生全集》本、清光绪贺瑞麟编刻《周子全书》本,同时参校南宋《诸儒鸣道集》之《濂溪通书》、明吕柟编辑《宋四子抄释》之《周子抄释》、明嘉靖黄敏才、王汝宪校刻的《濂溪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等。另辑佚诗文和相关文献作为《诗文补》和《附录补》置于书末。该书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陈俊民先生、西安石油大学肖发荣先生整理校点。
张载(1020—1077),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徙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县令、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等。熙宁三年(1070)辞官返乡,讲学授徒。九年,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以疾归,途中于临潼病卒。因其在横渠镇讲学,人称横渠先生。张载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宋史》本传),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创“关学”学派。著述宏富,有《西铭》、《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论语说》、《孟子说》、《横渠先生语录》、文集等。
《横渠正蒙书》书影
《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刻《诸儒鸣道》本
张载之著述,明代之前皆单行。明嘉靖五年(1526),吕柟编著《张子抄释》六卷,为张载著述的选录。万历三十四年(1606),徐必达最先辑校张载全集,并将周敦颐和张载二子之全书合刻,此即《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二十二卷。万历四十六年,陕西凤翔知府沈自彰又承袭徐本,刊刻《张子全书》十五卷。因沈本刊刻于张载凤翔故里,其影响、流传较徐本更广,清代诸本多据之翻刻、重印。此次整理《张载全集》,为了更恰切完整地还原张载著述的原貌,没有直接以徐本或沈本为全集底本,而是分别选取了《正蒙》、《经学理窟》、《易说》、《语录》等各部分的宋刻本或较早的善本为底本,参照《全书》编次排序,同时校以版本价值较高的校本。具体说来,其中《横渠正蒙书》、《横渠经学理窟》以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黄壮猷刻印《诸儒鸣道》本为底本,以徐本、沈本为主要校本;《易说》以徐本为底本,以沈本为校本,参校以《通志堂经解》之《合定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古逸丛书》影印覆元至正刊本《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及鸣道本《横渠正蒙书》等相关文字;《张子语录》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宋吴坚刻《张子语录》三卷本为底本,以鸣道本、徐本为校本;《遗著辑存》(包括《论语说》、《孟子说》、《礼记说》和《文集佚补》四部分),主要从《论孟精义》、《礼记集说》、《皇朝文鉴》等宋元文献中辑佚其遗说佚文;《徐本拾遗》以及《徐本附录》、《徐本附录补》部分以徐本为底本,参校《性理大全书》、《近思录》、《二程全书》、《伊洛渊源录》、《皇朝文鉴》等宋明儒家文献相关文字,可谓极力搜讨,精心比勘。该书由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陈俊民先生整理校点。
本册通审人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李剑雄先生(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