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44册介绍:《仪礼集释》《仪礼图》

《儒藏》精华编第44册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3月出版,收入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两种:南宋李如圭《仪礼集释》三十卷、杨复《仪礼图》十七卷,系此两种著作的首次整理。



《仪礼集释》三十卷,李如圭撰。李如圭(1166-?)字宝之,庐陵人,绍熙癸丑(1193)进士,曾任福建路抚司干。《宋史》无传。撰有《仪礼集释》、《仪礼纲目》、《仪礼释宫》、《周礼会注》等。

《文献通考》引宋《中兴艺文志》曰:“《仪礼》既废,学者不复诵习。乾道间,有张淳始订其讹,为《仪礼识误》。淳熙中,李如圭为《集释》,出入经传;又为《纲目》,以别章句之旨;为《释宫》,以论宫室之制。朱熹尝与之校定礼书,盖习于礼者。”《集释》一书,全录郑康成注,而旁征博引,多发贾疏所未备。由于《仪礼》一经自宋熙宁后治者甚少,经文并注往往讹脱,清人多用《集释》来校勘《仪礼》经注,而胡培翚《仪礼正义》亦多引《集释》,足见清人对此书之重视。

《集释》一书,宋陈汶尝序并刻之于桂林郡学舍,兼刻《释宫》,至清皆不传,故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唯《永乐大典》录其文。《仪礼集释》最早由乾隆初编纂《三礼义疏》时,从《永乐大典》中发现此书,三礼馆臣录出后,排纂成书,为三礼馆稿本,十七篇中首尾完具者尚十五篇,惟《乡射》、《大射》二篇在《永乐大典》阙卷中。1773年乾隆命从《永乐大典》中汇辑罕见著作,计一百三十八种,武英殿用木活字排版,定名“聚珍版”,《集释》亦在列,三十卷。后殿本又有福建、钱仪吉《经苑》本、广东广雅书局刻本。而《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入《集释》,与殿本大同小异。《四库全书》亦收录是书,而《墨海金壶》本源自《四库》本。此次整理以武英殿本为底本,《四库》本、《经苑》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为校本。

整理者为武汉大学杨华教授、山东泰山学院李志刚副教授。通审人是福建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陈殿先生。



《仪礼图》十七卷,附《仪礼旁通图》一卷,杨复撰。杨复(?—1237前后)字茂才,号信斋,福州人。为朱子门人,后卒业于黄榦。终生不仕。著有《祭礼》十四卷、《仪礼图》十七卷,《家礼杂说附注》三卷。杨氏去世后,江西漕司郑逢辰以《仪礼经传通解续》(即《祭礼》)献于朝,赠文林郎。


《仪礼图》书影

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本


礼图之作,渊源甚早。《隋书·经籍志》多有著录。而宋代聂崇义有《三礼图》,然集中于名物器服,罕及《礼经》仪节。《仪礼图》成书于绍定元年戊子。自序称:“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质于朱子,朱子以为更得冠、昏图及堂室制度并考之,乃佳。复因原本师意,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之方位,系之以图,凡二百有五,又分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为图二十有五,名《仪礼旁通图》,附于后。’杨氏此书以《仪礼》经注为本,侧重以仪节来研治《礼经》,确属首创,为治《礼经》开一法门。四库馆臣批评杨复“随事立图……似满屋散钱,全无条贯”,于其宫室制度,则谓“远近广狭,全无分数”(《四库总目提要》),批评不可谓不激切。但杨氏之前,宫室制度亦有李如圭、朱子,杨氏自不能违背师训。而且,杨氏所图往往就仪节所涉方位、方狭而言。有如今日电影,不能时时处处求全景全图,那样作势必导致喧宾夺主。清代张惠言同名著作正是借鉴杨氏功过的基础上完成的,杨氏筚路蓝缕之功不容抹杀。

《仪礼图》据宋元之际陈普序谓:“大渊献之岁,昭武谢子祥刊《仪礼》本经十七篇及信斋杨氏《图》成。”(《石堂先生遗集》)此为《仪礼图》之最早版本。只是陈序颠倒了内容次序。因为该本其实《仪礼图》在前,《礼经》十七篇在后。而且元人所谓十三经注疏,其实不含《仪礼注疏》,而是用杨《图》来代替。今藏上海图书馆之《仪礼图》,系此初刻本之元明递修本。另明嘉靖十五年国子监生卢尧文亦刊刻此书,北大图书馆有藏。而康熙前期徐乾学刊刻《通志堂经解》,亦收入此书,通志堂本后又有乾隆、同治本。日本宽政十一年(1799),亦据通志堂本翻刻。《四库全书》收入该书,亦出自通志堂本,但经校勘,文字讹误极少。此次整理,以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参校四库本、元明递修本。

整理者为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马延辉博士。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45册介绍:《仪礼集说》《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42、43册介绍:《仪礼注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