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76册介绍:《春秋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等四种

《儒藏》精华编第76册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9月正式出版,本册隶属经部《春秋》类《左传》之属,共收宋吕祖谦《春秋左氏传说》、《左氏传续说》,清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李贻德《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四种著作。



《左氏传说》,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婺州金华人,祖籍山东东莱,世称东莱先生。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及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终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吕氏为学自成一派,调和朱陆而偏向于朱;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史学,推重《左传》《史记》等史书。他关于《左传》的著作有三种,除此册所收二种外,尚有《左氏博议》。


《左氏传说》书影

《通志堂经解》本


《左氏传说》似乎是吕氏一时之讲义,后为弟子所抄录者。卷首有《看左氏规模》一篇,为一书之纲领。吕氏云:“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升降,一国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能如此看,则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看一书之所以得失。”此书各篇以时间为序,选取《左传》中的历史事件,以事件标目,加以议论,阐明其得失。大体围绕周王朝之所以衰、各诸侯国之所以盛衰、一人之邪正、行事得失等等展开,对于《左传》中涉及礼制之处则着意阐发。此书可以看做是吕氏理学主张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只不过是借对历史事件的阐发来实现的;或者说是用一种理学家的治平理论来评论历史事件,因而此书更像是史评类著作,与其他的经学著作风格迥异。因为他的评论比较中肯,说得透彻有锋芒,不留余地,故颇能发人深思,历来评价较高。

此书现存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金华丛书》本,皆二十卷。此次校点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酌校《金华丛书》本。

校点者为上饶师范学院冯会明教授,审稿人为中华书局骈宇骞先生。



《左氏传续说》,是吕氏晚年继《春秋左氏传说》而作,以补《传说》所未及言。其体例,先引《左传》之文句,或一句,或数句,然后随文解义,阐发其义旨。相对于《传说》而言,《续说》议论虽不及前者阔大,但征实之风实胜一筹。其中涉及朝祭、军旅、官制、赋役等大典,以及晋、楚兴衰,列国向背之事机,说解准确晓畅,对先秦相关历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故《四库全书总目》评价道:“盖祖谦邃于史事,知空谈不可以说经,故研究传文,穷始末以核得失,而不倡废传之高论,视孙复诸人,其学为有据多矣。”


《左氏传续说》书影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续说》书成之后,传本逐渐散佚。明初所修《永乐大典》载录《续说》,但自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缺而不载,其余则首尾完具,故清修《四库全书》,馆臣遂从《大典》中辑出,以传文次第排比之。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永康胡宗楙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刊刻之《续金华丛书》本及路小洲刊本。又有清邵晋涵、翁同龢校抄本。此次整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续金华丛书》本为校本进行点校。

校点者为上饶师院孙刚教授,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李解民先生。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以其家乡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亭林先生。顾氏生当明清易代鼎革之际,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使其对有明一代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反思与总结。在治学理路上,以经世致用为旨归,以考据征实为工具,知行结合,学思并重。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家。其著述,今可考见者有50余种,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左传杜解补正》专为补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而作。《左传》与《周礼》、《毛诗》为东汉古文学系统之经典,自贾逵、服虔为之作注,至西晋杜预博稽载籍,成《春秋经传集解》,后隋刘炫虽有《规杜》之作,但经唐初官方选为《五经正义》《春秋》之疏所本,遂成《春秋左氏》学之大宗。在中唐啖助、赵匡、陆淳舍三传而究遗经的学风影响下,专注于三传专家之学的学者日少,而杂糅三传的风气日盛。从宋到明,治《左氏》者不过数人,如宋吕祖谦、元赵汸、明邵宝、陆粲、傅逊等而已。而顾氏是清代最早关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并为之作补正之人。他以明人邵宝《左觿》、陆粲《左传附注》、傅逊《左传注解辩误》三书为主,采辑《国语》、《尔雅》、《吕览》、《楚辞》、《说文》、王肃《家语注》、《水经注》等,贯串经史,杂取传记,推求文义,研究诂训,言必有据,多得《左氏》之意,开有清一代考据治《左氏》学之风。之后,惠栋、马宗槤、姚鼐、沈钦韩皆有《左传》补注之作。


《左传杜解补正》书影

《皇清经解》学海堂本


顾氏病逝后,其高足弟子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是为康熙间潘氏遂初堂刻《亭林遗书》十种本,《补正》列十种之首。乾隆中叶,《亭林遗书》列入军机处奏毁书目,但由于《补正》等七种均系辨正经史之书,有补于考证,查无违碍,幸免于难。后奉敕收入《四库全书》,所据底本即《亭林遗书》本。之后,嘉道间,《借月山房汇抄》、《泽古斋重抄》、《皇清经解》、潢川吴氏《经学丛书》、《指海》、《式古居汇抄》均收录并刊刻是书,皆来源于《亭林遗书》本。本次点校,以《亭林遗书》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

校点者为上饶师院吴明松教授。



李贻德(1783—1832),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少工韵语,年二十六,以诗百韵投孙星衍于江宁,事以师礼。孙氏晚年所著书,多李为之卒业。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会试复报罢,遂遘疾,殁于京师,年五十。李氏邃于经史,治经长于《诗》,尤善小学。著有《诗考异》、《诗经名物考》、《周礼剩义》、《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十七史考异》、《揽青阁诗钞》、《梦春庐词》。今存者惟《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二十卷及诗文集而已。《清史列传》有传。


《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书影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同治刊本


孙星衍有编辑《十三经佚注》之设想,而李氏《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继承乃师遗志,通过辑佚东汉贾逵、服虔《左氏》先师经说,有意识地阐发汉儒旧说。在此之前,顾炎武《补正》导其先,惠栋、钱塘、臧寿恭、马宗槤先后有辑《左氏》旧注之作。而李氏书出,遂大显于世。其书“援引甚博,字比句栉,于义有未安者亦加驳难,虽使冲远复生,终未敢专树征南之帜,而尽弃旧义也”(刘恭冕语),是清代研究《左传》学的重要成果。

是书李氏生前未能刊行,同治丙寅年(1866),由其生前挚友余姚朱兰嘱刘恭冕校勘并首次刊刻,光绪壬午(1882)江苏书局重刊,光绪戊子(1888)王先谦《清经解续编》亦收录并刊刻是书。诸刻以初刻为最佳,此次整理即以初刻本为底本,以江苏书局本、《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

校点者为上饶师院徐公喜教授,审稿人为福建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陈殿博士。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77-79册介绍:《春秋大事表》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74-75册介绍 :《春秋左传正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