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媒体报道
强化基础,注重应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体系日臻完善

2008年,汤一介先生在思考《儒藏》

 

科研项目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强化项目顶层设计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发展成为由一般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等构成的适合不同研究水平、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研究方式的项目资助体系,呈现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特点。

——科研项目体系不断丰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经费从每年几千万元迅速增长到4亿元,随着科研经费的大辐增长,项目资助体系不断完善,立项规模和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设立了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项目、重大委托项目;设立了“儒藏”工程、“清华简”这样立项经费达到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的重大专项,长期稳定资助一批学术文化工程。启动后期资助项目,鼓励高校教师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工作重点,针对社会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廉政理论研究、教育政策与热点问题研究、港澳基本法研究等项目类别;专门设立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疆项目、西藏项目,单独划线,扶持西部地区高校,推动西部问题研究。

 

 

——项目经费使用的受益面和影响力大为增强。“十一五”期间,教育部社科项目逐步扩大到面向全部2600余所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组织申报,改变了以往只接受本科高校申报的情况,许多高校实现了建校以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零的突破,极大地调动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一般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共申报69816项,总体立项数为11376项,立项率为16.29%,资助总额近6亿元,受益高校达725所,覆盖31个省区市;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共立项501项,使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100多所高校受益。

——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显著提高。不断完善项目评审,实行了匿名评审、同行评审、评审回避、评审专家信誉保证、评审结果公示和信息反馈等多项制度,避免非学术因素对项目评审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按照出成果、出人才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项目管理办法、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等管理文件,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从项目开题、中期检查、成果鉴定与推广等各环节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强化科研经费预算和决算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效益显著提高。

 

摘自《立足创新 提高质量 继往开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十一五”成就巡礼》,《光明日报》(2011年2月28日 10-11版)

来源网址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02/28/nw.D110000gmrb_20110228_1-11.htm?div=-1

 


上一篇:《儒藏》赠书仪式举行

下一篇:瑞典著名汉学家演讲中国文化传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