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媒体报道
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一介学术讲座”暨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一介学术讲座”,于2015年9月9日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举行。87岁高龄的世界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汪德迈教授(Léon Vandermeersch)以“汤一介——二十一世纪儒学研究的复兴者”为题,发表重要讲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原所长乐黛云教授致辞,北大师生及各界朋友一百多人出席了讲座。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主持讲座。

被誉为“法国大儒”的汪德迈先生首先回顾了与汤一介和乐黛云夫妇的深厚友谊。汪德迈八十年代时通过北京大学哲学系李中华教授认识了汤一介夫妇,李中华教授的夫人齐艳芬女士曾经是他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大学工作时的学生。

当得知汤先生注重儒学研究,汪德迈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于1979年离开大学被任命为法国高等人文研究院儒学研究学科的负责人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儒学领域的研究。汪德迈于1980年9月到曲阜参加了文革以后第一次关于儒学的国际讨论会,并参与了同年法国曲阜之友协会的创办。汪德迈出席了曲阜历届儒学国际研讨会,每一次途经北京时都要去拜访汤一介夫妇,和他们在一起交换意见、探讨问题。

汪德迈讲到,汤先生曾说,《儒藏》出版计划可谓雄心勃勃,但绝不是仅仅靠他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需要各方面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他深知其难度,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七十五岁的高龄承担一个需要二十年付出的重要任务呢?汪德迈说:“一位老人领导了一支来自三十多所大学的近四百多名研究人员的队伍,这个研究项目涉及到六百多部作品的研究,共计1.5亿字的研究成果,涵盖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惊人的学术研究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缺,这一不可思议的庞大出版计划令人惊叹!”他认为编篡《儒藏》精华编这一壮举把汤一介先生推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儒学研究领导人物的位子上,使他成为国家级新的儒学研究核心人物。

从纵向的角度广而言之,汪德迈认为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的伟大工作很像孔子对五经的编修。孔子修编五经,开了编修个人文章之路,开中国文学的路。他是革命家(即“素王”),使中国文字开始了民主化的第一步。而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也是旨在为当今中国的思想拓开一条新路,这就是要在中国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中国本地现代化的新路,而不是模仿西方的现代化,

汪德迈表示,自己希望看到的是,用新的观点去解释儒学,让人们了解儒学丰富的历史渊源,而摒弃容易让西方误解的东西。他主要谈到了在汤一介先生领导下的自己对于孔子的研究。汪德迈认为,儒家思想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治国理念,即礼的规范机制(礼理治),而非如西方体制那样以权的规范机制(权理治)去治理国家。真正反映孔子思想的乃是孔子所编著的五经。汪德迈认为,中国的文言文,由于孔子所做的工作,超越了史官和占卜的功能,使之成为诸子的思维工具,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拥有了他国文学无法比拟的地位。“与其说古代中国是官僚性的国家,不如说它是文言文性的国家。”

汪德迈表示,很高兴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向汤一介先生的同事、学生表达心中对汤先生的敬意。自己最敬重汤先生,是因为汤先生专心致力于汉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力。他把汤先生当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汤一介先生的夫人乐黛云教授致辞感谢汪德迈先生多年以来对于中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的关注与贡献。

讲座之后,刘笑敢、魏常海、王中江、杨韶蓉、干春松、杨立华等汤一介先生生前同事、学生及学术界的一些学者缅怀了汤一介先生的人生哲学与学术成就,深深感到汤先生离去后留下的难以弥补的巨大空缺。他们表示要继承汤先生遗志,共同完成汤先生开创的学术事业,并以汤先生为榜样,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链接:

“一介学术讲座”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总编纂汤一介先生而创立的,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学院、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儒行社协办,“一介学术讲座”将定期邀请国内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文学者就其所关心的学术文化问题发表演讲。


转载自北京大学新闻网(2015年9月14日)

来源网址:http://news.pku.edu.cn/xwzh/129-290314.htm

上一篇:北京大学儒学典籍整理项目《儒藏》编纂顺利

下一篇:“虽将迟暮供多病,还必涓埃答圣民”——侍学汤一介师十八年略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