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出版动态
《儒藏》精华编第279册介绍:《古微堂集》《曾文正公文集》《籀庼述林》《左盦集》

《儒藏》精华编第279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本册属集部,包含了清代的四种文集:《古微堂集》、《曾文正公文集》、《籀庼述林》、《左盦集》。下分别予以介绍。


一、《古微堂集》


《古微堂集》十卷,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魏源著。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先后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有治绩。后官至高邮知州。

魏源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光绪四年,淮南书局将魏源的短论著作汇集刊刻成《古微堂集》,分内集三卷,外集七卷。内集收《默觚》一书,集中反映了魏源经世致用的思想及躬行实践的理念;外集则广搜魏源所作书序、考据、经济、碑铭、书信等杂文,多方面体现出作者的学术宗旨与政经思想。光绪二十三年(1897),余廷诰将《古微堂内集》、《外集》刻入《宝墨斋丛书》,内集重分为二卷,外集对淮南书局本有所增删。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在《宝墨斋丛书》刻本基础上复加校订,增补重编为《魏默深文集》,内集二卷,外集八卷。本次整理,以宣统元年《魏默深文集》为底本,校以淮南书局本、《宝墨斋丛书》本。

本书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秦世龙博士、王寅博士合作校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曹光甫先生审稿。


二、《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荷叶塘(今属双峰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累官至礼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氏奉旨帮办本省团练。次年招募湘勇,增援湖北。十年,升任两江总督。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曾氏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爵。其后曾氏追剿捻军、主办洋务,堪称能臣。七年,改任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九年,回任两江总督。十一年,卒于南京,年六十二。

除了政治上的建树,曾氏在文化上也颇有建树,如同治四年,主持修葺南京钟山、尊经两书院;同年还主持整理了《王船山遗书》,交金陵书局出版;六年,拟设译书馆;十一年,上奏敦请朝廷尽快派遣留学生。学术上,曾氏一生服膺程朱理学,不但自身践行,还注意选拔任用儒将,以儒家伦常去教育士兵,维系军心。此外,曾氏还以古文名世,服膺姚鼐论学注重义理、考据、词章的提法,被视作桐城派后期的代表人物。



《曾文正公文集》书影

传忠书局本


《曾文正公文集》四卷所收诸文,大都是实用性的文体,几乎没有考证性的文字。按文体来说,主要有寿序、赠序、墓志铭、碑记、书后等。除墓志文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外,《文集》更多地向我们展示了曾氏个人的才情,从中可见其儒者气象、思想倾向,以及在古文创作方面对桐城义法的服膺与实践。

曾氏文集的版本有:同治十一年,黎庶昌编《曾文正公文钞》四卷分类本,张瑛刻于苏州,收文67篇;十三年,王定安、曹耀湘等编《曾文正公文集》四卷编年本,刻于湖南传忠书局,收文141篇;光绪二年(1876),传忠书局又编刊三卷分类本,收文145篇。此次整理,以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本为底本,校以曾氏家藏稿本之抄正本、《文钞》四卷本,并据光绪本补文四篇。

此书校点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王澧华教授,审稿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新先生。


三、《籀庼述林》


《籀庼述林》,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瑞安(今属浙江)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刑部主事。清代朴学大家,在经学、子学、训诂学、古文字学等各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代表作《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契文举例》、《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籀庼述林》等。《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儒学案》卷一九二有传。



《籀庼述林》书影

民国五年(1916)刻本


《籀庼述林》十卷,收录仲容先生说经、释字、考古、论学、序跋之文一百五十篇。此书刻本仅一种,即孙氏后人于民国五年(1916)刊刻之本。此本非仲容先生生前手定,其编次写校均极为草率,墨丁缺字达数百处。

这次整理,即以孙氏家刻本为底本,校勘方面以他校为主,利用仲容先生著作中的相关文字及他当年所据的原始材料,尤其是金文资料,查漏补缺,核定正误。

该书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絜先生校点,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刘洪涛先生通审。


四、《左盦集》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自曾祖刘文淇起,刘家四世传经,专精《左传》。刘师培早慧,少年时期就打下了坚厚的国学基础。1903年,他改名光汉,撰写《攘书》,参与反清宣传。1904年起,创办学会,参与《警钟日报》、《国粹学报》等撰稿工作,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东渡日本,结识革命党人,参与了同盟会的部分工作。后与妻子何震创办了《天义报》、《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年底,刘氏夫妇被两江总督端方收买,背叛了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因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保护,刘师培被民国政府赦免,随后在成都国学院、四川国学等处授课。1915年,他又在北京与杨度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鼓吹。袁世凯死后,流落天津。1917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直至1919年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刘氏虽享年不永,但一生笔耕不辍,除政治文章外,还撰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其研治范围遍及四部,尤其在推阐经说、校正旧籍、讨论学术史等方面成绩卓著,著有《左盦集》、《左盦外集》等。身后,宁武南桂馨汇集其著作,刊印为《刘申叔先生遗书》,收录其学术著作有74种之多。刘氏作为政治人物,由于他的反复无常,经常逆历史潮流而动,可以说是悲剧性的;但作为学者,由于他学问渊雅,见解深邃,其学术成就值得我们总结。



《左盦集》书影

宁武南氏校印《刘申叔先生遗书》本


《左盦集》,宣统二年(1910,或说在光绪末年)初刊于江宁,当时并无目次、卷数、页码,注文亦多作墨丁,未及填补,盖是未定之本。该书主要收录了刘氏在光绪年间所写的文章,多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过,多是对经史子集各部旧籍的考证与校勘,内容涉及阐发经说、梳理经学史、考证语言文字、补正史书记载、校补诸子、发明古书词例等,多有精义,发前人所未发。1928年,北平隆福寺修绠堂书店借得初刻本,厘为八卷,补以目次、卷数及所缺文字,重为刊刻。后《刘申叔先生遗书》本又取修绠堂重刻本为底本而排印。此次整理,即以修绠堂本为底本,以《遗书》本为校本。

此书校点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陈絜教授,审稿人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陈新先生。

上一篇:《儒藏》精华编第58册介绍:《礼书》

下一篇:《儒藏》精华编第223册介绍:《斐然集》《五峰集》《岳少保忠武王集》

关闭